时间:2025-08-25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二)季节性需求淡季施压,整体消费难有突破 从季节性指数分析,9 月需求端呈现季节性下滑走势。尽管 9 月气温逐渐下降,高温天气有所缓解,但居民肉类消费习惯无明显转变。家庭饮食中猪肉需求占比未显著提升,夏季清淡饮食习惯延续,对猪肉采购量无明显增加。同时,牛肉、羊肉、鸡肉等替代品供应充足且价格稳定,分流了部分猪肉消费需求。以上海部分菜市场为例,鸡肉价格相对较低,消费者购买鸡肉替代猪肉,导致猪肉销量受到一定影响。在此市场环境下,猪肉整体消费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无法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四、后市展望:供强需弱格局下价格或继续偏弱 (一)短期:节日备货难改弱势,价格反弹空间有限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按照以往经验,下游市场会迎来备货热潮。但今年情况特殊,养殖端出栏积极性高涨,猪源大量涌入市场,市场供应充沛。即便下游存在一定备货需求,也难以改变供强需弱的格局。预计节日前价格或有小幅反弹,但幅度有限;节后,需求惯性回落,价格仍将面临下行压力,继续在低位徘徊。 (二)长期:产能去化缓慢,供需博弈持续 从产能角度看,能繁母猪存栏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但新生仔猪数量自 3 月以来稳步增长。按照 6 个月的育肥周期计算,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将逐月增加,猪肉市场供应有较强保障。而需求端若无显著利好刺激,如冬季腌腊需求大幅提升等,难以有效承接供应增量。综合判断,9 月猪肉市场仍可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价格或继续偏弱运行,这种供需博弈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 (三)养殖端应对建议:理性出栏,关注成本管控 面对当前市场形势,养殖场户应理性看待价格波动,避免盲目压栏或恐慌出栏。要依据自身养殖成本和市场行情合理安排出栏节奏,同时加强养殖管理,优化饲料配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对于规模企业,可探索多元化销售模式,拓展深加工业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多方合力破解困局 9 月猪肉市场的偏弱走势,是供应端产能释放与需求端提振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局面非短期内形成,也难以短期内轻易改变。要打破这一困局,需要养殖端、加工端、政策端等多方协同合作。养殖端应合理调控产能,避免盲目扩张或恐慌性出栏;加工端要积极拓展市场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政策端则需加强引导扶持,完善市场调控机制。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推动猪肉市场回归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保障养殖户合理收益,让消费者享受价格合理的猪肉。 |
上一篇:猪价跌进“6元时代”!国家紧急启动万吨收储,猪市能否止跌回暖?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