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7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8 月蛋市复盘:价格创同期新低,亏损面持续扩大 (一)供需失衡致价格 “跌跌不休” 8 月,全国鸡蛋市场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月均价仅为 3.04 元 / 斤。尽管环比出现 5.19% 的小幅上涨,但在近 7 年同期价格中仍处于最低水平,与 2024 年同期相比,价格大幅下跌 18.6%。此价格走势对养殖户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 造成这种状况的核心因素是供需两端的严重失衡。从供应端来看,产能呈现出过度释放的态势。根据卓创资讯数据,7 月底全国产蛋鸡存栏量攀升至 13.56 亿只,达到 2021 年以来的最高值。进入 8 月,新开产蛋鸡数量远超淘汰老鸡数量,鸡蛋供应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冷库蛋集中出库,大量前期存储的鸡蛋进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供应过剩的局面。 需求端则表现出明显的疲软态势。8 月高温高湿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不仅对鸡蛋的储存和运输产生不利影响,还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食品企业由于前期库存尚未完全消化,本月采购量同比下降 12%。在此情形下,蛋价未能在传统旺季实现上涨,持续低位徘徊,养殖户收入大幅减少。 (二)成本高企加剧亏损,中小散户举步维艰 在蛋价持续低迷的同时,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单斤鸡蛋饲料成本达到 3.04 元,环比微增 0.33%。这已是饲料成本连续第 5 个月高于鸡蛋售价,8 月每斤鸡蛋毛利润低至 - 0.19 元,较 7 月进一步扩大 0.27 元。这意味着养殖户每销售 1 斤鸡蛋,就要承受近 2 毛钱的亏损,存栏量越大,亏损越严重。 山东、河南等地的不少散户反映,当前销售鸡蛋面临较大亏损压力,为减少损失,部分中小养殖场不得不提前淘汰老鸡。8 月淘汰鸡出栏量环比增加 15%,但仍难以扭转亏损局面。在成本与售价的双重挤压下,中小散户经营困难,众多养殖户在困境中坚持,期待市场行情尽快好转。 二、供需两端博弈:供应 “堰塞湖” 与需求 “肌无力” (一)供应端:存栏量攀上历史高峰,冷库蛋成 “隐形压力” 当前,蛋鸡养殖业处于产能过剩的周期,存栏量数据充分体现了这一现状。7 月底,在产蛋鸡存栏量突破 13.56 亿只,同比增长 6.19%,涨幅显著。8 月新开产蛋鸡主要源于 4 - 5 月养殖户补栏量的大幅增加,如今这些鸡苗已进入产蛋期,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按照当前趋势推断,9 月存栏量大概率将突破 13.6 亿只,创下近五年的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存栏规模给蛋价带来巨大下行压力,市场供应过剩问题突出。 除存栏量持续攀升外,冷库蛋也成为影响蛋价的重要因素。8 - 9 月是冷库蛋集中出库的时期,前期大量存储的冷库蛋在此时集中涌入市场。经调研发现,华北、华东等鸡蛋主销区,冷库蛋库存较 6 月大幅增加 22%。部分贸易商为回笼资金、腾出库容,低价抛售冷库蛋,对本就脆弱的现货市场造成更大冲击,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大了蛋价下行压力。 (二)需求端:高温透支消费,替代效应分流需求 在需求端,持续的高温天气是抑制消费的主要因素,严重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由于天气炎热,居民食欲下降,家庭烹饪频次大幅减少。食堂、餐饮等渠道为控制成本,采购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10%。农贸市场鸡蛋摊位人流量明显下降,据摊主反映,人流量较以往减少 15%。在高温天气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黄瓜、番茄等清爽、价格亲民的时令蔬菜,鸡蛋消费需求受到极大抑制。 与此同时,替代品的竞争日益激烈,进一步分流了鸡蛋的市场需求。8 月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均价仅为 24.93 元 / 公斤,猪肉作为常见的肉类食品,价格优势明显,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禽肉价格同样表现不佳,同比下跌 8%,性价比的提升使其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在这些替代品的竞争下,鸡蛋在家庭餐桌蛋白质消费中的占比降至 35%,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5 个百分点。消费者在购买蛋白质食品时有更多选择,鸡蛋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需求增长乏力。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