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市场 > 预测分析 > 文章

双节后蛋价跌跌不休,春节前行情还能“硬”起来吗?

时间:2025-10-08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双节过后蛋价持续下行,旺季不旺态势已成定局

(一)全国蛋价全面下探,主产区跌破 3.1 元 / 斤

从最新市场报价情况来看,鸡蛋价格在节后迎来了新一轮下跌趋势。目前,主产区均价已降至 3.1 元 / 斤,河南、江苏部分地区更是低至 3.0 元 / 斤,南方一线城市如广州、上海的价格也降至 3.5 元 / 斤水平。与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短暂冲高至 3.8 元 / 斤的行情相比,此次价格回落速度较快、幅度较大,且尚无止跌迹象,打破了以往 “节后小幅回调” 的传统规律,这表明鸡蛋市场正经历深度调整。

(二)消费旺季预期未达成,供需失衡矛盾显著

在往年国庆节后至春节前这一时间段,受食品加工备货、家庭囤货等需求拉动,蛋价通常呈现稳步上扬趋势。然而,在 2025 年双节期间,鸡蛋价格仅短暂突破 3.5 元 / 斤便迅速回落,这充分暴露了市场需求的疲弱本质。据行业数据监测显示,双节期间重点批发市场鸡蛋成交量同比下降 12%,终端零售环节补货量减少 20%,这显示出消费者对高价鸡蛋的接受程度降低,且前期囤货已基本满足节日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新增利好因素刺激消费。

二、两大关键因素压制蛋价,春节前行情面临较大压力

(一)产能集中释放,秋冬季供应出现过剩局面

从养殖周期角度分析,春季通常是育雏的关键时期,养殖户往往会在此时大量补栏雏鸡。2025 年 3 - 4 月,全国雏鸡补栏量同比增长 15%,这一数据较为突出。经过数月饲养,这批蛋鸡于 9 - 10 月集中开产,直接促使 10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 13.6 亿只,创下近五年最高纪录。这如同在一个原本容量有限的市场容器中,突然注入过量产品,导致市场供应严重饱和。

除新开产蛋鸡数量大幅增加外,部分养殖场延缓老鸡淘汰这一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供应过剩压力。按照正常情况,蛋鸡在产蛋一段时间后,产蛋率会逐渐下降,此时应淘汰老鸡,为新鸡腾出空间。但众多养殖场出于春节前高价期盈利的考虑,选择让老鸡继续留在养殖场。数据显示,当前超 500 日龄的老鸡占比已达 25%。尽管这些老鸡产蛋率相比青年鸡低 10%,但其存栏基数庞大,每天仍为市场贡献超 3000 吨新增鸡蛋供应。这就如同在一个既定规模的市场结构中,不合理的存量结构导致市场供应失衡,价格难以维持高位。

从历史规律来看,秋冬季节一般是鸡蛋价格上涨时期。随着天气转凉,蛋鸡产蛋率自然下降,市场鸡蛋供应量减少,而需求相对稳定,基于供求关系,价格会上涨。但 2025 年情况特殊,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短,蛋鸡受影响较小,产蛋率仅下降 5%,远低于往年 10% 的降幅。并且,随着养殖技术进步,规模化养殖场配备先进温控设备,保证蛋鸡在夏季也能维持稳定产能。这使得秋季鸡蛋供应不仅未减少,反而因新开产蛋鸡集中上量而显著增加,彻底打破了 “秋冬价涨” 的市场预期,扰乱了鸡蛋市场正常秩序。

(二)养殖户集体 “赌市”,市场陷入 “囚徒困境”

2024 年,鸡蛋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多数养殖场全年处于亏损状态。进入 2025 年后,养殖户将春节前三个月这一传统旺季视为扭转局面的关键时期,普遍采取 “延淘老鸡 + 增加存栏” 策略,期望在此期间盈利以弥补之前亏损。

据相关调研,70% 的规模养殖场计划在 11 - 12 月减少老鸡淘汰量,期望春节前价格上涨后再淘汰以获取更多收益。50% 的中小散户甚至在这种情况下逆市补栏,认为可借此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这种集体 “赌市” 行为,本质上是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春节前行情,如同在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博弈中孤注一掷。然而,这种一致性的看涨预期导致供应集中过剩。当市场鸡蛋供应量远超需求时,价格迅速下跌,令所有养殖户猝不及防。

上一篇:新作玉米上量在即 节后走势如何?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