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市场 > 预测分析 > 文章

豆粕行情反转信号显现

时间:2025-08-15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美农报告 “爆冷” 激发市场波动,成本端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一)美豆供需数据超预期收紧,外盘价格率先上涨

8 月 13 日凌晨,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 8 月供需报告成为引发豆粕市场剧烈波动的关键因素。报告显示,2025 年新季美国大豆收割面积意外下调至 8010 万英亩,较市场预期大幅减少 120 万英亩,这一数据打破了市场此前对美豆供应较为宽松的预期。尽管单产有所上调,但难以抵消面积减少带来的产量下滑影响,最终导致美豆产量、期末库存均环比下降,美豆供需关系迅速收紧。

消息发布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美豆主力合约当晚大幅上涨,收涨 1.8%,报 1320 美分 / 蒲式耳,创下近两个月新高。外盘的强劲表现迅速传导至国内市场,成本端的大幅提振促使豆粕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13 日,全国豆粕现货均价跳涨 84 元 / 吨,涨至 3079 元 / 吨,沿海地区更是强势突破 3000 元 / 吨大关,彻底结束了此前长达两个月的低位震荡行情,为豆粕价格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菜粕协同影响,替代效应放大市场利好

在美农报告发布的同一天,中国商务部对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调查结果落地,75.8% 的保证金比率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这一举措导致加拿大菜籽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国内菜籽供应显著收紧,菜粕主力合约当日涨停,现货报价单日上涨 150 元 / 吨,市场冲击力极强。

作为豆粕在饲料领域的主要替代品,菜粕与豆粕在营养成分和用途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在饲料配方中常可相互替代。当菜粕价格因供应问题大幅上涨时,饲料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纷纷加快转向豆粕采购。据专业测算,菜粕价格每上涨 10%,豆粕的替代需求将增加 5%-8%。这种紧密的替代关系使得菜粕的强势表现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对豆粕的看涨预期,形成 “双粕共振” 局面,共同推动豆粕价格上升,将豆粕市场推向新的价格高度。

二、库存拐点确立,基本面利空因素进入消化阶段

(一)累库周期达到峰值,产业挺价信心逐渐增强

在过去三个月,豆粕市场一直受到库存持续攀升的压力。自 4 月底起,随着进口大豆的集中到港以及油厂开工率维持高位,全国豆粕库存进入快速累积阶段。在此期间,豆粕库存持续上升,于 7 月底达到 99.2 万吨的年内峰值,这一数据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导致豆粕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

但进入 8 月,形势出现转变。全国豆粕库存开始连续两周环比下降,截至 8 月第 1 周,已降至 94.9 万吨。这一库存拐点的出现为市场带来新的发展预期。

上游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主动调整生产计划,将周度压榨量从 200 万吨以上降至 190 万吨左右,减少了豆粕的产出。同时,加大催提力度,通过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促使下游企业加快提货速度,下游提货率提升了 12%,有效加速了库存消化。

这些措施成效显著,不仅遏制了库存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还极大地修复了产业端的信心。山东、江苏等地的油厂挺价意愿明显增强。部分企业实施限量销售策略,营造出供不应求的市场氛围。在此情况下,现货基差较月初走强 30 元 / 吨,表明市场对豆粕价格的预期逐步上调,豆粕市场开始从悲观预期向乐观预期转变。

(二)进口大豆到港量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原料端压力得到缓解

7 月,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 1166.6 万吨,再创同期历史新高。然而,从巴西发运的大豆速度已明显放缓,预计 8 月大豆到港量将回落至 900 万吨左右,进口节奏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态势。

这种变化背后存在复杂的市场因素。一方面,随着南美大豆采购窗口期逐渐收窄,市场对四季度美豆供应缺口的担忧不断加剧。当前美豆进口完税成本较巴西豆高出 200 元 / 吨左右,高昂的成本促使国内油厂提前布局 10 - 11 月的船期。8 月前两周,大豆买船量环比激增 40%,反映出国内油厂对未来原料供应的重视,也间接推高了近月合约的估值。

上一篇:秋凉后猪价能否迎来转机?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