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4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7 月猪价冲高回落:一场短暂的 “缩量拉涨” 博弈 (一)年内次高点的短暂狂欢 7 月 3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迅猛攀升至 15.37 元 / 公斤,达至年内次高水平。这一价格走势背后存在复杂的市场因素。 月初,集团化猪场出栏压力较小,其敏锐把握市场变化,采取阶段性缩量策略。此策略导致市场生猪供应减少,引发市场预期变动。同时,部分区域受降雨影响,生猪调运受阻,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短期供需错配,推动价格上升。 然而,随着规模场出栏量逐步恢复,加之散户压栏生猪集中上市,市场生猪供应量迅速增加,供过于求局面显现。在强大供应压力下,价格从高位回落,进入震荡下行通道。截至月末,价格回落至 14.58 元 / 公斤,充分展现市场多空博弈的激烈性。 (二)产能兑现的首个压力测试 2024 年 3 - 12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环比增长。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增加预示未来生猪供应量将大幅上升。到 2025 年 8 月,适重生猪供应环比增加,这是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的直接体现。 据 Mysteel 数据监测,7 月规模企业集中出栏时普遍采取 “降重操作”。由于市场供大于求,企业为快速出货,降低生猪出栏均重,较正常水平低 3 - 5 公斤。但这一操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市场供需格局,多数企业出栏计划完成率不足 90%。部分压栏生猪顺延至 8 月销售,形成跨月供应压力叠加,为 8 月猪价回调埋下伏笔。产能兑现带来的供应压力是影响猪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8 月胶着困局:供需两端的 “冰火两重天” (一)供应端:放量压制与缩量试探的反复拉扯进入 8 月,规模场按既定计划加速兑现产能,前中旬日均出栏量较 7 月同期增长 12%,市场生猪供应量迅速增加。部分企业为规避后市风险,采取 “降重 + 保量” 策略,将生猪出栏均重降至 110 公斤左右,标猪供应集中度提升,加剧市场竞争。 而中小散户对低价存在抵触情绪,采取阶段性缩量挺价策略。市场呈现 “集团场放量、散户惜售” 的分化格局,猪价在 13.7 - 14.2 元 / 公斤区间窄幅震荡。这种价格波动反映出供应端内部策略分歧,使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二)消费端:高温疲软与替代分流的双重挤压立秋后,全国多地持续 35℃以上高温。在此高温环境下,居民家庭猪肉采购量同比下降 15%,户外餐饮消费近乎停滞。白条猪批发市场日均交易量不足 7 月峰值的 60%,下游屠企面临 “毛白价差” 倒挂困境,生猪收购价与白条肉批发价价差缩至 2.5 元 / 公斤,较正常水平收窄 40%。为避免亏损,屠企缩量收猪,部分中小型屠企开工率降至 40% 以下,行业陷入低迷。 此外,白羽肉鸡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均价同比下跌 20%,以 9 - 10 元 / 公斤的价格吸引众多消费者,分流约 20% 的猪肉消费需求,进一步压制猪价上行空间,猪肉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三、秋凉展望:旺季预期下的转机与挑战 (一)需求端的 “曙光信号” 8 月下旬,生猪市场需求端出现积极变化。大中院校开学带动食堂集中备货,据行业数据统计,此时期食堂猪肉采购量预计较平常增长 10%-15% 。同时,中秋节前食品加工厂启动腊肉、火腿等制品生产,对中高端生猪需求提升明显,中高端生猪价格较上旬上涨 0.5 - 1 元 / 公斤。 北方地区气温回落,居民提前为腌腊猪肉做准备,终端市场鲜销走货速度环比改善 5%-8% 。市场情绪从 “悲观观望” 逐渐转向 “谨慎乐观”。 |
下一篇:豆粕行情反转信号显现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