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0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三)西北西南:休市特征显著,成交较为清淡 西安油厂 6 号恢复开单,但暂无报价,下游企业称 “等待连粕开盘指引,目前成交全依赖节前订单支撑”;云南市场因物流中断,报价较节前维持在 3100 元 / 吨,实际成交几乎停滞。 四、供需面:供应压力持续存在,需求回暖力度有限 (一)供应端:库存处于高位且开机率存在分化 全国油厂豆粕库存节前达到 145 万吨,节后虽因停机有所消耗,但山东、华东等地库存仍超过 50 万吨,限制了价格上行空间。东北某油厂表示:“库存消化至少需要 2 周,目前开机率低并非产能不足,而是不敢过多生产,担心库存积压。” 开机率呈现 “南北差异”:华北开机率为 65%,华南为 30.6%,东北仅为 20%,反映出企业对后市看法存在分歧 —— 北方担忧需求疲软,南方则押注短期补库行情。 (二)需求端:养殖亏损抑制采购积极性 生猪自繁自养亏损扩大至 74 元 / 头,肉鸡养殖利润缩减至 1.2 元 / 只,饲料厂普遍降低豆粕配方比例,采用杂粕替代。全国饲料企业豆粕库存周期从 25 天降至 18 天,表明 “随用随采” 已成为主流采购策略。唯一的亮点是水产养殖的 “最后冲刺”:两湖、江西地区水产饲料厂国庆后加速备货,推动当地豆粕价格上调 40 元 / 吨,但占比仅 20% 的水产需求难以改变整体需求疲弱的格局。 五、后市展望:短期以震荡为主,关注三大关键变量 (一)价格走势:南北分化延续,短期难突破区间震荡 北方市场:预计 10 月中旬油厂开机率回升至 50%,加之东北玉米上市将分流饲料原料需求,豆粕价格或回落至 2950-3000 元 / 吨。 南方市场:川渝、华东库存消化完毕后,若美豆谈判无实质性利好,价格将随开机率恢复而回调,预计回落 10-30 元 / 吨。 全国均价:短期将围绕 2900-3100 元 / 吨区间震荡,10 月底或因饲料厂节前补库出现阶段性小高峰。 (二)关键变量:谈判进度、开机率、养殖利润 中美大豆谈判:若达成阶段性采购协议,CBOT 大豆或冲高至 1050 美分 / 蒲式耳,国内豆粕价格将跟随上涨 1%-2%;若谈判落空,价格可能下探至 2900 元 / 吨。 油厂开机节奏:重点关注华东、华南 10 月中旬开机率能否达到 70%,若持续低于 50%,供应紧张局面可能支撑价格。 养殖端补栏:生猪二次育肥若启动(目前入场量下降 40%),将提振豆粕需求,反之则延续弱势。 (三)给从业者的建议 饲料厂:以刚需采购为主,逢价格下跌可建立 10-15 天库存,避免追高采购。 贸易商:利用南北价差进行区域套利,关注华东 - 东北 200 元 / 吨以上价差机会。 养殖户:抓住豆粕价格震荡期调整饲料配方,推广低蛋白日粮(可降低成本 0.2 元 / 公斤)。 结语:豆粕市场进入博弈敏感时期 国庆后的豆粕市场,既是区域供需失衡的直观体现,也是中美贸易预期的重要检验。国际资本紧盯谈判窗口进行博弈,国内产业端则在高库存与低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对于从业者而言,应摒弃 “单边看涨 / 看跌” 思维,密切关注即时供需数据(如油厂开机率、饲料厂采购量),才能在震荡行情中把握机遇。您所在地区的豆粕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对中美大豆谈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