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5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开年至今猪肉价格走势:从震荡到持续偏弱 (一)春节后价格震荡回落,8 月创阶段性低点 春节过后,国内白条猪肉市场价格整体呈震荡回落态势。期间,6 月曾出现短暂小幅上涨,但 7 月以来价格再度转跌。截至 8 月 21 日,8 月全国白条猪肉市场月度平均成交价为 17.72 元/公斤 ,环比下跌 4.77%,同比跌幅达 32.10%。这一同比跌幅显著,养殖端盈利空间被持续压缩,众多养殖户面临较大压力。 (二)供需失衡主导价格走向,供过于求成核心矛盾 从市场情况分析,供过于求成为猪肉价格走弱的主要原因。供应端,规模养殖场出栏积极性高,大量猪源涌入市场;同时,二次育肥入场谨慎,削弱了可能对价格形成支撑的力量。需求端,虽学校开学等因素带来一定提振,但与供应的大幅增加相比,需求增长幅度较小。供需失衡使得价格持续承压,即便有短暂反弹,也难以扭转整体偏弱的走势。目前,市场对 9 月行情普遍持谨慎态度,密切关注供需两端变化,以期寻找价格企稳回升的契机。 二、供应端压力凸显:三大因素叠加释放产能 (一)规模养殖场出栏积极性高涨,产能集中释放 进入 9 月份,规模养殖场出栏积极性持续高涨。据卓创资讯监测,样本养殖企业 9 月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幅达 7.44%,为 6 月以来最高水平。例如唐人神,9 月生猪销量同比及环比均有增长,主要是生猪产能逐步释放,出栏量增加;大北农 9 月出栏量也创新高,完成全年目标超 80%。这些企业为完成年度出栏目标,加快出栏节奏。同时,前期压栏的生猪和二次育肥猪源也进入集中出栏期。此前养殖户因期待猪价上涨而压栏惜售,如今市场行情不佳,只能加快出栏;二次育肥户因猪价下跌,为避免损失,也加快育肥猪出栏,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压力。 (二)二次育肥入场谨慎,支撑价格动力不足 受前期猪价下跌影响,二次育肥户对后市看涨预期减弱,入场更为谨慎。一方面,猪价进入下行通道,标猪与大肥猪之间的价差(标肥差)缩窄,二次育肥盈利空间被压缩,入场动力减弱。另一方面,北方地区疫病风险增加,养殖户补栏意愿降低。从数据来看,8 月中旬后二次育肥补栏量明显减少,通过二次育肥提振猪价的动力大幅减弱,猪价失去一个重要支撑力量。 (三)生猪体重维持高位,实际供应量超预期 截至 8 月 21 日,全国重点屠宰企业月度收购体重为 124.01 公斤,同比仅下滑 0.19%,仍处于年内相对高位。大体重生猪大量存在,意味着单头生猪猪肉产出量增加。在出栏量本身增长的情况下,实际猪肉供应远超市场预期,加重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使本就疲软的猪价承受更大压力。 三、需求端提振有限:短期利好难敌长期淡季 (一)学校开学带来短期提振,订单量环比微增 9 月,随着学校开学,猪肉市场订单量环比出现微增。以北京地区为例,部分大型商超与学校食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学后食堂对猪肉采购量明显增加,商超猪肉订单量环比增长约 10%。部分地区屠企开工率也有所提升,如山东某大型屠宰企业开工率从之前的 20% 提升到 25% ,白条猪肉走货情况短暂改善。然而,这种提振作用较为有限,主要集中在短期备货阶段,开学初期食堂集中采购完成后,采购量趋于平稳,且增量覆盖范围和幅度均不及供应端的增长速度,难以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
上一篇:猪价跌进“6元时代”!国家紧急启动万吨收储,猪市能否止跌回暖?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