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5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四、产业链应对策略:理性出栏与产能优化双管齐下 面对当前猪价的持续低迷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生猪产业链各环节需积极调整策略,以降低风险、提升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养殖户:控成本、稳出栏,拒绝盲目压栏 及时止损: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价格走势,对于体重达标(110 - 120 公斤)的生猪,逢价格反弹及时出栏,避免过度压栏。过度压栏不仅会增加饲料成本,还可能因后期价格下跌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同时,淘汰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低于 20 头的低效母猪,可有效降低饲料消耗 15%,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整体养殖效益。 成本管控:在饲料成本方面,可尝试用价格相对较低的 DDGS(2200 元 / 吨)替代 10% 豆粕,并添加酶制剂提升饲料转化率。通过这种方式,单头生猪全程成本可降低 80 - 100 元。此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加强疫病防控,减少疾病损失,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例如,某养殖户通过科学调整养殖密度,有效降低了猪群疾病的发生率,减少了兽药使用成本 。 (二)屠宰加工企业:按需收购,拓展深加工对冲风险 灵活采购:屠宰加工企业应充分利用市场价格波动,逢低收购低价生猪,避免高价囤货。同时,严格控制库存周转天数在 30 天以内,确保资金的高效流转。通过精准把握市场节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当市场猪价出现明显下跌趋势时,及时增加采购量,在价格回升时减少采购,以此降低采购成本。 产品升级:积极开发预制菜、低温肉制品等深加工产品,不仅可以有效消化低价生猪,还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毛利率提升至 35% 以上。随着消费者对便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预制菜市场前景广阔。屠宰加工企业可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在预制菜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三)投资者:关注产能去化节点,布局周期反转 短期对冲:对于持有生猪现货的投资者,可通过生猪期货做空 LH2401 合约,对冲现货价格下跌风险。在当前猪价下行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合理运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利润,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中长期布局:密切跟踪能繁母猪存栏变化,当存栏降至 4100 万头以下时,预示着产能去化进入关键阶段,猪周期有望迎来反转。此时,投资者可逢低布局规模化养殖企业,分享 2026 年周期反转带来的红利。例如,在过去的猪周期中,当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后,猪价往往会迎来大幅上涨,提前布局的投资者获得了显著的收益 。 结语:在出清中寻找周期底部信号 7 月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本质是产能过剩周期与季节性淡季的深度博弈。对于从业者而言,需摒弃 “赌行情” 心态,立足成本核算动态调整策略:养殖户以 “降本、去劣、稳出栏” 应对行业寒冬,产业链资本则需耐心等待产能去化到位后的布局时机。市场的每一次深度调整,都是行业汰弱留强的必经之路,理性应对,方能穿越周期迷雾。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