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3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猪价强势反弹,涨势显著 近期,生猪市场表现活跃。自 6 月上旬价格触底后,猪价开启强劲反弹态势,其走势备受关注。 一、猪价反弹具体表现 6 月上旬,猪价处于低位。端午节后,市场需求减量,养殖端减重增量意愿持续,供大于求导致全国猪价持续下行,甚至跌破 7 元关口。然而,此后猪价迅速反弹。 7 月 2 日,全国猪价迎来近期最大涨幅,全国猪价为 15.15 元 / 公斤 ,较前一日上涨 0.23 元/公斤。华南等地涨幅尤为突出,如广东地区,过去 3 天猪价从 15.80 元涨至 17 元/公斤,涨幅达 1.2 元/公斤 。海南、江西、福建、湖南等省份过去 3 天涨幅也接近 1 元/公斤。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西北、华北以及华中、华东、西南、华南地区,集团猪场猪价大多呈现上涨态势。华东、华中地区龙头集团 110 - 125 公斤生猪价格上涨 0.1 - 0.2 元 / 公斤,125 - 140 公斤生猪价格上涨 0.05 - 0.15 元 / 公斤。例如,温氏股份广东区二元杂接货价上调为 8.4 元 / 斤,三元杂接货价上调为 8.7 元 / 斤。 二、猪价上涨因素分析 猪价大幅上涨并非偶然,背后存在四大关键因素。 (一)养殖端主动缩量,惜售挺价情绪浓厚 近期,集团猪企及众多养殖户主动缩量,惜售挺价情绪强烈。众多集团猪企和养殖户减少标猪出栏量,部分头部猪企加大自宰力度 。例如,以往日外销 1000 头生猪,现仅外销 500 头,其余自行屠宰加工,外销生猪数量大幅减少,屠企收购难度增加,只能提高收购价格。 此外,5 - 6 月中大猪加速出栏后,肥猪供应缺口约 27%,南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市场肥猪数量减少,价格自然具备上涨动力。 (二)二育补栏热情高涨,市场供应阶段性收紧市场对 7 - 8 月猪价前景较为乐观,北方多地猪场纷纷入场进行二次育肥。二次育肥是指购入小猪,育肥一段时间后再行售卖以赚取差价。 这些猪场入场二育,截留了部分猪源,使得原本可能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的猪被二育户买走饲养,短期内市场猪源减少,推动市场供应阶段性收紧。 (三)政策收储托底,稳定市场预期 中央冻猪肉收储(年内第三批)及地方补贴政策稳定了市场预期。当市场猪价过低影响养殖户积极性时,政府出手收储,减少市场猪肉供应量,推动价格上升。 同时,收储和补贴政策向市场传递出政府关注市场、保障稳定的信号,避免养殖户因猪价短期下跌而过度恐慌并缩减养殖规模,对稳定市场预期意义重大。 (四)严控产能扩张,保障产业稳定 农业农村部对产能调控发挥关键作用。针对生产成本偏高、产能增加较多的头部企业持续开展 “窗口指导” ,防止其逆市场行情扩张产能。若头部企业盲目扩张产能,市场生猪供应将大幅增加,供大于求时猪价将大幅下跌,不利于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通过产能控制,为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及猪价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