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03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三、产业变革:生猪去产能与牛羊扩规模,重塑畜牧业版图 当生猪价格在成本线附近波动时,畜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生猪产能去化与牛羊规模化扩张同步进行,重塑着产业格局。 (一)生猪行业:从 “散养模式” 向 “智能养殖” 转变 河南漯河一家养殖场将种猪规模从 7500 头削减至 6600 头,这一举措并非个例,而是生猪产能去化的典型体现。农业农村部已明确 2025 年能繁母猪目标为 3950 万头,这一目标对整个行业的产能调控形成压力。牧原、温氏等龙头企业率先响应,牧原在短短 3 个月内就调减了 12.5 万头能繁母猪,这意味着减少了约 350 万头生猪的未来供给。 与此同时,中小散户正加速退出市场。2025 年,生猪养殖散户数量同比减少 22%,规模化率突破 65%。在这一过程中,行业进入 “成本低于 12 元 / 公斤才能生存” 的关键时期。智能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那些无法适应这一变革的养殖户只能退出市场。 (二)牛羊肉产业:在 “政策支持” 下稳步扩张 与生猪行业的 “被迫去产能” 不同,牛羊肉产业迎来政策利好。《“十四五” 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5 年牛肉自给率要保持在 85% 以上,羊肉自给率达到 90% 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财政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给予 30%-50% 的补贴,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在政策激励下,新疆、内蒙古等地掀起 “万头肉牛养殖基地” 建设热潮。然而,受繁育周期长(肉牛出栏需 2 年)、疫病防控难度大等因素制约,牛羊肉产业的扩张速度仅为 5%-8%,呈现 “政策推动、市场稳定” 的理性增长态势。这种谨慎的扩张策略使牛羊肉市场在面对价格波动时具备更强的韧性。 四、未来走向:猪肉价格磨底与牛羊肉市场分化,养殖户的应对策略 (一)猪肉价格:短期底部震荡,11 月或现季节性反弹 随着 10 月生猪供给达到年内峰值,猪肉市场进入微妙的平衡阶段。卓创资讯分析指出,随着南方腌腊季的启动,猪肉消费将提升 15%-20%,预计 11 月猪价环比上涨 3%-5%,回升至 13-14 元 / 公斤。这一季节性反弹对养殖户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 然而,从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仍超过 4000 万头,这对市场形成潜在压力。预计 2026 年春节后,生猪供给将迎来 “二次释放”,行业可能经历 12-18 个月的深度调整。只有当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800 万头以下,猪价才有望回归 15 元 / 公斤以上的合理区间。在此过程中,养殖户需保持耐心,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二)牛羊肉市场:高端化与本土化协同发展 未来 5 年,牛羊肉消费将呈现 “两极分化” 态势。高端市场,如雪花牛肉、有机羊肉,需求将以每年 10% 的速度增长,价格也将保持 5%-8% 的涨幅。这一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为养殖户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大众市场则受猪肉低价影响,增速放缓至 3%-5%。在这种情况下,养殖端需把握两大机遇:一是发展 “短平快” 的肉羊产业,6 个月即可出栏,资金回笼快;二是布局肉牛冷鲜肉加工,减少对活牛出口的依赖(当前活牛出口占比超 40%,附加值低)。通过这些策略,养殖户可在市场波动中寻求发展机遇。 结语:在 “肉价分化” 中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当猪肉市场处于周期低谷,牛羊肉市场在消费升级中发展,这场肉类市场的分化本质上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结构性调整。对消费者而言,当前是实现 “猪肉自由” 的时期,可适当储备五花肉制作腊味;对养殖户来说,生猪养殖需严格控制成本(12 元 / 公斤以下),牛羊肉养殖则要在品质提升与规模扩张间寻求平衡。畜牧业的变革并非简单的价格涨跌,而是从 “量的增长” 向 “质的提升” 转变的必然过程。当猪肉告别 “高价时代”,牛羊肉褪去 “高价光环”,一个更加理性、高效的肉类市场正在价格分化中逐步形成。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当前低价猪肉的市场表现,是畜牧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 
            
上一篇:11月鸡蛋市场能否触底反弹?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