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提高采食量的配方技术 提高采食量的配方技术至少包括四个方面:营养源的选择、营养结构的优化、饲料加工技术和饲喂技术。由于适口性,抗营养因子、抗原和可消化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来源的蛋白油脂、纤维和淀粉等对断奶仔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禁抗前教保料的主要蛋白来源是豆粕全脂大豆、血浆蛋白粉及鱼粉;油脂来源是大豆油和普通脂肪粉等:纤维来源主要是玉米纤维(源于玉米)小麦纤维(源于小麦等)和大豆纤维(源于豆粕)。禁抗后,蛋白源向乳制品、鱼粉酶解蛋白(大豆蛋白、小麦蛋白大米蛋白和马铃薯蛋白等)和发酵豆粕等低抗原,高可消化蛋白源转移是必然趋势;油脂则会更多地选择椰子油、棕榈仁油和专用型复合脂肪粉等富含中短链脂肪酸的油脂,以增强抗菌性能;纤维源方面,降低玉米纤维源,增加有利于肠道发育的功能性纤维是必然要求,这与蛋白源和脂肪源变化是切合的。 在选择好营养源后,就需要考虑如何优化配方的营养结构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无论是从研究结果还是生产经验来看,降低饲粮粗蛋白水平并平衡氨基酸是减少腹泻风险方案的构成要素之一。蛋白、淀粉、糖和油脂来源的多样化也有助于营养结构的优化,这涉及营养消化代谢动力学的问题。有了以上两方面的重要基础,配合添加剂的合理组合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种类繁多的添加剂中,酸化剂(如苯甲酸、甲酸钙、富马酸等)、单宁酸和酶制剂(蛋白酶、NSP复合酶、植酸酶)等的组合将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通过适当的加工技术也有助于改善适口性,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比如发酵、酶解、发酵酶解组合应用等手段也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这方面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完善。饲喂技术也是提升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关键。饲喂技术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饲料形态的选择,一个现场用料的方式。从料型上看,在断奶时,粉料的诱食和抗腹泻效果优于粉加粒,颗粒料最差。从用料方式看,改变用料套餐,增加优质乳猪料的用量非常有助于减少保育料换仔猪料时的换料应激和腹泻风险。 2 无抗猪料的使用技术要点 饲料禁抗后,有两个用料结点需要特别关注:(1)断奶头3天内;(2)30~70kg体重之间。要解决断奶头3天内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腹泻问题,必需从教保料配方和教保料使用程序上入手。如果教槽料有非常好的诱食性和适口性,那么可以在断奶后直接用粉状教槽料开饲,效果良好。如果直接用教槽料开饲的效果不理想,那么就需要考虑设计哺乳基本的教槽程序。推荐采用“奶+粥料+粉料或粉粒料”的程序化教槽方式。实际应用中可以达到表1中所列数据的效果30~70kg之间的主要问题是保育结束后换料应激腹泻。解决办法就是尽量不要在这个阶段换料。这个阶段猪的生长速度很快,对肠道菌群的稳定性较为敏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