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问题也可能通过畜禽产品和环境传导给人类。因此饲料禁抗,养殖减抗是生产绿色安全食品,降低环境耐药菌风险的必然趋势。这里要强调的是,饲料禁抗并不是说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能使用抗生素仅仅是饲料中不能添加抗生素而已。这与无抗养猪(通常指商品代猪从出生到出栏整个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和无抗猪肉(无抗生素残留的猪肉)是不同的概念。毫无疑问,无抗猪产出的肉一定是无抗猪肉,但无抗猪肉不一定来源于无抗猪。 饲料禁抗后至少需要直面两大问题:①如何控制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腹泻?②如何克服保育后换料应激?欧洲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饲料无抗的地区。通过总结他们在无抗饲料方面的经验发现,禁抗后第一年料肉比增加、治疗用药量增加,尤其是关节炎和腹泻治疗用药增加明显,这一现象大约会持续一年。现在,我们如何在饲料禁抗后避免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如何才能维持甚至进一步降低料比?饲料配方如何调整?用料方式要怎样改变?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治疗用药增长?猪场应做如此应对措施?这将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 无抗猪料的配方技术要点 陈代文等(2020)提出的动物抗病营养原理与技术为无抗猪料的配方技术提供了全面的框架性指导。分别从饲料配方要素(营养源、营养水平和添加剂组合)、配方目标(增强肠道健康减少饲源性致病因子、降低病原性致病因子)和技术实现方式(配方变化、料型变化和饲喂方式变化)三个方面着手,达到饲料无抗,且饲料更高效的目的。 1.1 提高采食量的意义 维护肠道健康是断奶仔猪料的核心目标,高采食量、高消化率是实现该目标的根本基础。乳猪断奶后,环境和饲粮改变导致采食量降低,进而引起肠道营养缺乏,肠道粘膜功能受损。肠道结构受损产生的后果就是消化吸收不良,再加上饲料中的抗原(如大豆抗原)毒素被肠道吸收,肠道菌群移位和过度繁殖引起肠道炎症。最终导致生长性能变差,腹泻,甚至生病。 仔猪断奶综合征的发病原理 以上就是仔猪断奶综合征的发病原理(图1)!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