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玉米的霉菌毒素问题 1、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F-2)产生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猪中毒后表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小母猪为外阴部红肿、脱垂,且阴门分泌物增多,乳腺肿大,常常出现假发情现象等;后备母猪中毒会出现黄体滞留,不发情以及屡配不孕现象;妊娠母猪主要为早产、流产、产死胎、阴道脱、乳腺肿大,泌乳量下降或无乳等;种公猪表现为包皮增大、睾丸萎缩、性欲降低,阴茎脱出收回困难,对于刚出生的仔猪,表现为有阴门红肿,疼痛,导致在走路时后腿呈外翻八字腿;育肥猪可能出现生长缓慢、直肠脱增等病症。 2、呕吐毒素的危害 这种毒素主要作用于猪的口腔、皮肤,导致出现厌食、呕吐腹泻、肠炎、结膜炎、脱毛和组织出血等病症;对于正在妊娠的母猪可能导致流产、产死胎;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以抑制蛋白质合成,破坏自身生免疫。 3、T-2 毒素的危害 主要危害猪的内部器官,比如肝、肾、胸腺、骨髓、淋巴结及生殖腺等,通过抑制蛋白质与DNA的合成,导致器官功能失调,同时损坏猪的神经机能。T-2毒素刺激皮肤与黏膜,致使消化系统出现溃疡甚至坏死,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进而导致猪体重减轻,并影响自身的生产性能。随着毒素的积累当毒素侵入血液时,破坏血管,导致动物全身器官出血甚至坏死其中胃肠黏膜、肝肿、脾肿、以及心肌等出血较为常见。另外,这种毒素还可以破坏动物自身免疫系统,降低抗病能力。 4、烟曲霉毒素的危害 常见的作物种大多含有烟曲霉毒素(FUM),但其中玉米种包含最多,被动物食用后,主要针对呼吸道、肺脏进行侵害,常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引起肺部病变及组织坏死,严重的导致猪痉挛、麻痹最终死亡,发病率为50%,死亡率达50%-90%。此外,还会导致妊娠母猪流产,破坏自身免疫机能。 四、新玉米正确使用建议 将新玉米熟化后再使用,提前存储陈玉米。对于养殖户一定要有这种意识,一个月的腹泻和能量缺失,从整个养殖周期来看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新玉米水分含量高,有的自作聪明的农户,因新玉米的营养价值低而添加油脂,但新玉米中有6.5%的抗性淀粉,结果适得其反,更会加重腹泻,既浪费钱财,又损害畜禽的健康。饲料企业应该增加能量含量,重新平衡饲料,保证畜禽的营养需求有的饲料企业的业务员大肆宣传新玉米水分大霉菌高需要加大脱霉剂的量,其结果是掩盖了新玉米的危害,后期带给养殖业的危害是巨大的。 |
上一篇:植物提取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