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饲料业篇 > 文章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下饲料粮保供策略思考

时间:2023-12-29    点击: 次    来源:中国饲料    作者:黄庆生 - 小 + 大

      2.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技术应用 实践表明,精准制定饲料配方,推行精细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饲料报酬1.5个百分点以上。建立科学精准的原料营养价值参数与动态预测模型是饲料精准配制的基础,需要按照不同畜禽种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分别进行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有效能值、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等参数评价,建立营养价值参数动态预测模型和基于原料特性的加工参数与产品质量预测模型,构建自有数据库和应用平台系统,为实现饲料生产过程的科学选料、精准配方、精细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我国《饲料原料目录》中有13类近700种原料,已开展系统评价的不足100种。如果持续推进基础性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可有效推动低值农副产品的高效利用。

3.高效饲料添加剂产品研发创制 应用合成氨基酸和饲用酶是推行低蛋白日粮、开发低值饲料原料的基础。我国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饲用氨基酸年产量42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6%,部分饲用酶制剂(如植酸酶等)生产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为提升饲料转化效率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但进一步降低饲料蛋白水平必需的小品种氨基酸(如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等)产能不足、成本较高,提高低值农副产品饲用价值的饲用酶制剂(如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等)生产效率不高,抬高了技术应用成本。如能加快完善饲用转基因微生物应用安全性评价指南,细化评价规则要求,加快采用转基因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氨基酸和酶制剂等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审批上市,可促进提升饲料转化效率。

(二)新蛋白饲料资源挖潜“开源”措施

国内一些非常规蛋白资源(如微生物菌体蛋白、餐桌剩余食物、非蛋白氮资源等)和动物源性原料经规范处理加工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作为饲料原料使用。加上扩种增加优质饲草供应,还可替代一部分常规饲料原料。通过开源措施增加饲料粮替代原料供应,相当于最高增加豆粕等饲料粮供应约2360万吨。

1.微生物菌体蛋白 利用微生物发酵方式生产菌体蛋白是迄今为止资源循环转化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以2021年农业农村部批准的乙醇梭菌蛋白新饲料原料为例(表9),消耗30吨一氧化碳或者10吨二氧化碳可生产1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为80%)。我国钢铁、电石、铁合金、焦化、煤化工等工业尾气含一碳气体的总量超过2.6亿吨,其中一氧化碳2.3亿吨、二氧化碳0.3亿吨。理论上讲,利用我国工业尾气中的一碳气体生产微生物菌体蛋白,按60%利用率测算,可生产约650万吨菌体蛋白产品(折合饲料蛋白约520万吨),相当于增加约1180万吨豆粕供应量。


2.餐桌剩余食物 我国酒店餐馆和单位食堂等餐饮消费往往会产生大量餐桌剩余食物。据估测,全国城市平均每万人每天可产生1吨左右,每年产生总量可达3300万吨(干物质含量20%左右)以上。按60%收集率测算,可将这些餐桌剩余食物规范分类收集并运送至符合一定生产资质条件的生产企业,按照杂物分拣、消毒灭菌、发酵、调制等规范工艺处理后,可获得660万吨(蛋白含量15%左右)具有利用价值的饲料原料,相当于增加约220万吨豆粕供应量。

上一篇:全球猪饲料市场发展现状及预测

下一篇:2023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