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2020年奶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时间:2021-02-2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李胜利 - 小 + 大

3.2 饲料与营养技术进展

3.2.1 碳水化合物营养    

高饲料成本下,国内一直致力于非常规饲料的替代研究和饲料品质提升。李胜利团队对高青贮日粮研究发现,全青贮日粮(青贮用量30 kg)虽然降低中产奶牛DMI,但饲料转化率从1.09提高到1.15,增加经济效益,为青贮替代苜蓿草提供了技术途径;对甘蔗的研究发现,全株甘蔗替代饲粮中25%或50%的进口苜蓿不影响奶牛的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但可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马玉林等研究表明,添加9%玉米浆和5%尿素进行的复合氨化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秸秆中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有效降解率,且氨化30 d时各营养成分基本趋于稳定。张帅等研究表明,采用菌酶制剂处理过的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泌乳奶牛,可以有效地提高其采食量、产奶量和乳品质,并增加经济效益。

3.2.2 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    

蛋白质替代原料以及低蛋白日粮是近年来研究热点。李胜利团队研究发现,12.5%缓释蛋白替代豆粕对产奶量、乳成分等无不良影响,为饲料价格上涨时节本增效提供了替换途径。张永根团队发现,利用籽用南瓜籽饼(冷榨)与DDGS组合分别替代泌乳中期奶牛日粮中50%和100%的豆粕,可部分或全部替代奶牛日粮中的豆粕而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及消化率。姜鑫等报道,采用发酵玉米粉替代50%的玉米蛋白粉,可以显著提高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以及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王中华团队研究发现,与正常蛋白水平(CP 14.6%)日粮相比,低蛋白(CP 11.6%)日粮补饲蛋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不影响后备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改善机体血糖水平并减少粪尿中氮的排放。张仔堃等发现,在基础日粮基础上补饲17 g/d的半胱胺+23 g/d的过瘤胃蛋氨酸时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微生物蛋白产量、氮总排泄量和氮表观消化率的结果可以达到最佳。

3.2.3 脂肪与脂肪酸营养    

脂肪可以改善牛奶品质以及抑制奶牛炎症的发生。刘英丽等研究表明,日粮补充全亚麻籽对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同时补充300 g/d的棕榈油可以提高乳中C18:1和C18:3不饱和脂肪酸,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马晓宇等通过体外研究证实,添加低浓度的茶树油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炎症信号通路NF-κB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

3.2.4 矿物质与维生素营养    

矿物质和维生素对奶牛繁殖和免疫具有提升作用。李胜利团队发现,产前3周添加过瘤胃烟酸可以缓解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病,产后2周平均DMI提高3.2 kg、产奶量提高4.6 kg。高腾云团队发现,日粮中添加20~40 mg/d生物素对于维持奶牛妊娠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减少奶牛早期胚胎的死亡及流产。刘建新团队发现,在泌乳盛期奶牛日粮中添加0.2 mg/kg有机硒,可增加奶产量、改善乳成分含量,并可有效改善奶牛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陈庞等发现围产期奶牛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可以有效减轻分娩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并提高其繁殖性能。铬对缓解热应激具有重要作用,李建国团队发现丙酸铬能够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最佳添加剂量为4~8 g/d;单强等发现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富铬酵母可以降低热应激奶牛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增加牛奶中铬的浓度。

3.2.5 奶牛营养与环境    

通过营养调节可以减低甲烷排放。董利锋等将饲粮NFC/NDF比值由1.12提高到1.64时,显著提高了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及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同时降低了瘤胃甲烷的产量。2020年国内学者对牛舍环境和堆肥发酵气体也进行了研究。赵婉莹等报道,实体地面的奶牛舍内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量均低于漏缝地板的奶牛舍;巴士迪发现奶牛粪便堆肥过程添加木屑或稻草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3.3 疾(疫)病防控技术进展

3.3.1 传染病防控    

2020年国内科研人员对常见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杨宏军团队从山东省17地市及河北、河南等省收检流产病例180份样本中,检出了布鲁氏菌、衣原体和疱疹病毒IV等病原;高海慧等调查发现,宁夏地区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为12.88%;李书光等报道,山东省滨州地区7个规模化奶牛场的牛支原体IgG抗体总阳性率为74.29%。检测方面,范伟兴团队完善布病、结核病的“两病”净化方案,探索卡介苗在结核病高流行率场的应用与评价,配合功能室启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两病”净化场的评估和验收,示范“两病”净化牧场6个。李建喜团队与其他机构联合研发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胶体金快检卡与进口同类产品复合率达96%,已完成三期临床验证。吴文学团队研发的一种牛支原体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该试剂盒仅需要1台恒温加热器,反应时间40 min,灵敏度10拷贝/μL,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王宏伟等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准确、经济实用、便于操作。房立春等发现,IL-8、LTA、CRP、BCL2和CHI3L1在牛结核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防治方面,张健宁等发现,CFP10-ESAT6-CFP7融合蛋白既具有诊断牛结核病的价值又是研发疫苗的重要资源;谢宗会等发现,吡嗪酰胺能缩短结核病治疗时间,桑白皮、桂枝、乌梅、茯苓、大黄、当归、柴胡、木香和莪术的乙醇提取物能增强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杆菌作用;王珊珊发现,奶牛灌服S2疫苗后第15天抗体转阳率最高;杨飞等成功制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蛋白单克隆抗体。

上一篇:“公司+农户”模式将成为中国肉牛产业的历史

下一篇:2021年我国奶业如何发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