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2023年度肉牛产业发展报告

时间:2024-02-26    点击: 次    来源:国家牛肉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牛业观察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产量与产值

2013年以来,中国牛存栏量、出栏量及牛肉产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产值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牛存栏量约为10509万头、出栏量5023万头、屠宰肉牛约3157万头、牛肉产量753万吨、产值约6024亿元,与202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87%、3.78%、4.88%、4.87%、-11.15%。2023年全国屠宰肉牛胴体均重约为238公斤/头,比2022年(253公斤/头)下降了5.93%。

从区域分布来看,牛肉产量排名前十的省域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云南省、四川省、河南省、辽宁省——这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70%。其中,内蒙古牛肉产量已连续3年位列全国牛肉产量第1。

中国牛饲养量及牛肉产量均位列全球第3。由于肉牛产业对市场的反馈相对滞后,2023年部分养殖主体减产和退出短期内对活牛供给影响不会太大,但长期将会导致供给不足的局面,特别是价格低迷导致的屠宰繁育母牛和小母牛不留养等问题,对以后的犊牛和架子牛供应可能产生较大影响。

二、成本与价格及进出口

在肉牛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和牛犊成本为肉牛养殖的最主要成本来源,占比合计达90%以上,其中牛犊成本约为58.4%,饲料成本约为38.4%。而疫苗、人工等其它成本占比则相对较小,仅为3.3%左右。

在过去2023年,牛肉全国批发价也在一路下滑。时隔18年再度出现小公牛价格比同期育肥牛价格略低的现象。一吨牛肉的价格在近半年之内便宜了4000多元,也创下近三年新低。

中国对肉牛相关商品进口依存度相对较高,肉牛相关商品进口规模常年大于出口规模;“冻去骨牛肉”、“冻带骨牛肉”的进口规模相对较大,主要进口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新西兰等国家/地区,主要进口省域为上海、广东、山东;“未列名制作或保藏的牛肉及杂碎”出口规模较大,主要出口销往中国香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主要出口省域为广东。

整个国际市场,2023年国际牛肉进出口总量与2022年基本持平。根据USDA数据,2023年牛肉进出口量约为2226万吨。进口牛肉1032.8万吨,同比增长4.2%。出口牛肉总量约为1193.2万吨,同比下降2.9%。2024年度预计牛肉进出口总量波动相对稳定,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牛肉出口将趋于增长。

三、加工与消费

产品形态方面,逐渐形成了冷鲜肉和热鲜肉为主的态势。热鲜肉主要以二、四分体形式在批发市场上进行销售,采购主体主要是中小型餐饮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透明,附加值低。冷鲜肉和冻肉产品通过精细分割、预制品加工、真空贴体包装等方式提升利润,保障安全,延长货架期至30 d以上。

销售渠道方面,60%以上的企业都有商超、电商、餐饮、批发市场等多种渠道。营销模式逐渐走向多元化,从单一的线下销售逐步扩展成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销售形式,主销渠道从B端向C端转型。

满足安全优质、降本提效、绿色低碳新型消费需求已成为国内肉牛屠宰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目标。单一的冷鲜肉品质控制技术向融合冰温保鲜、多类型包装技术的转变,已从产品形式上拓展了消费;主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应用也已处于由传统高温制品加工向“短保质期”预制品转变状态。特色、差异化的牛肉分级技术亟需研制。各品种鲜牛肉火锅、烤肉用热、凉鲜肉售卖的“全牛利用”模式,开辟了中小微企业“全牛利用”新赛道,显著提高了肉牛产业链效益。热、凉鲜肉已悄然引发消费热潮,重新审视中国牛肉饮食习惯,技术研发由以冷鲜肉品质控制为主向热、凉鲜肉等多元化产品及多样化消费方式的技术支撑转变已是大势所趋。煎烤、酱卤用冷鲜、冷冻牛肉及其用牛价格降势明显,高端与炒、烤、涮、炖用传统热、鲜牛肉与用牛降势轻微,并且较进口牛肉价格优势依然突出。

上一篇:河北省“十四五”肉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下一篇:2023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24年展望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