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2021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时间:2021-02-02    点击: 次    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作者:曹兵海等 - 小 + 大

      第二,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战略布局与实现能力进一步增强。表现为“品种及其作用”的意识和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意识的增强,在发展原有品种之上,进一步大力推进本地牛产业来强化产业特色,同时因地制宜增加牛种来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母牛和肉牛产业从业人口的规模决定肉牛产业基础强弱大小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并且各地、各级政府不约而同取得了广泛的一致。各地政府根据各自的情况,纷纷出台了支持母牛增栏留栏的具体政策,并加大了保险、技术、交易市场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建设的力度。这实际是在更深层次留住肉牛产业从业人口并促其扩大规模,是实施旨在富民的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是既发展肉牛产业又通过肉牛产业发展来稳民生、强民生的重大积极作为。
  第四,有大资本或大资金的产业投资。
  西部和东北产区是中部和南部产区的小牛、肥牛牛源供给主产区。中部是育肥和屠宰主产区。南部肉牛产区背靠牛肉消费大市场,粗饲料生产能力强大且来源丰富,再加上山地、台地立体型的自然环保功能与强大的环境自然净化能力,最具发展潜力,并且肉牛产业发展已经由起步进入加速发力阶段。
  牦牛母牛养殖以散户放牧为主,仍是牧民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牦牛产业化扩繁增量实质性地受到了资源和环境等天花板效应的影响。牦牛育肥已经成为产业共识,育肥场逐饲草料资源而居,在技术进步加速和牛肉市场需求度增强的环境下,向低海拔、半农半牧区加速转移。
  牦牛的现代化屠宰加工技术迅速普及,牦牛肉产品的种类和质量、消费量、销售半径都在迅速提高和扩大。牦牛肉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很多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而藏区对牦牛肉的传统消费方式并未受影响。由此牦牛肉分化成了面向内地市场和藏区传统市场的两类产品群。
  1.3 效益与安全
  2020年,全年牛价因地区、品种及其杂交代数和长势、体重月龄和体型外貌、季节以及“新冠防疫”形势的严峻程度等差幅较大。育肥牛出栏市场价格28~40元/公斤、犊牛(包括公母)50~65元/公斤、妊娠能繁母牛1.8~4.0万元/头、青年未孕母牛1.1~2.0万元/头、本交用种公牛3.0~3.5万元/头,牛价较大的升速和升幅,不同于往年。牛肉批发市场价格由2020年1月的71.53元/公斤上涨至12月的87.32元/公斤,价格继续趋涨。
  由于牛价与饲料价格及各项成本同时升高,犊牛肥牛价格倒挂严重,外来牛肉的价格不允许国产牛肉在价格上进一步对屠宰和育肥环节让利,因此产业净收益较2019年虽有所增,但增幅不大。
  1.4 产业技术
  1.4.1 遗传育种繁殖领域
  2020年拥有肉用公牛的种公牛站36家,肉用采精种公牛存栏3403头,普通牛39个品种3178头,牦牛3个品种50头,水牛6个品种175头,生产冻精4400万剂,产值在4.5亿元以上。冻精生产主体为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和安格斯等品种。估计全国每年本交种公牛需求量约10万头左右,年产值超15亿元。以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技术推广站和人工授精站为主体的繁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现有核心育种场44家存栏17555头,其中存栏基础母牛12419头,涵盖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培育品种、水牛和牦牛等共计21个品种。
  青藏高原区域牛遗传资源补充调查工作进入收官阶段,发现了玉树牦牛等新资源,计划启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开展了部分地方品种的牛肉品鉴,为加快地方牛种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以用促保、保用结合”的良性循环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肉牛数据传输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肉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20~2035》即将发布,秦川肉牛、利鲁牛、无角夏南牛、延和牛、张掖肉牛、肉用褐牛、华西牛等肉牛新品种培育工作和群体遗传改良持续推进。国内肉牛核心种群供种率提高至35%左右,进口种质有所下降。在核心种源供种上,用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生产种公牛的比例有所增加。
  1.4.2 饲料营养领域
  “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原材料涨价以及盈利动力,驱使养殖场(户)更加重视本地、低质低价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主动投入技术以提质、节本、增效。依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的肉牛牦牛饲料营养价值开放数据库(http://www.rnfeeddata.com)进一步完善并发力提供技术支持。确定了锦江黄牛、草原红牛、夏南牛等不同牛种育肥期、泌乳期等阶段的营养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肉牛全程营养供给与育肥出栏、屠宰分割的投入产出相关性,反馈校正肉牛阶段饲养的营养供给水平,得出初步结论:片面追求日增重不等于能提高全程盈利能力和水平。差异化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夷陵牛、筠连黄牛、云岭牛、延黄牛、大通牦牛、安格斯、西门塔尔等牛种的低成本差异化育肥技术体系和产业模式的分化与形成。面对牛价上涨、牛源持续紧张,重视母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推广母子一体化培育技术,形成适合散户、适度规模户、公司规模化饲养能繁母牛的多元化技术支撑系统。集成的高原牧区牦牛带犊补饲技术、牦牛僵牛复壮和补偿生长的营养调控技术、半农半牧区牦牛季节性舍饲错峰出栏技术、低海拔农区牦牛异地舍饲育肥技术等覆盖区域随市场需求而进一步扩大。

上一篇:2020年羊业生产形势分析与2021年趋势展望

下一篇:2020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回顾及2021年展望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