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1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三、懒汉养殖:从精细化管理到粗放式经营的弊端 (一)传统养殖模式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 2025 年夏季酷热,高温对蛋鸡养殖行业管理水平进行了检验。部分规模化鸡场凭借科学管理和创新技术,成功应对挑战;而多数中小散户仍采用传统 “上午喂鸡下午打牌” 模式,在高温冲击下遭受惨重失败。 某规模化鸡场面对高温,探索出 “午间断光歇伏 + 夜间加光补饲” 的科学养殖方法。在气温最高时段断光让鸡群歇伏,减少活动和体能消耗;傍晚至午夜气温较低时加光添料,刺激鸡群采食。通过精细化管理,该鸡场产蛋率稳定在 90% 以上,蛋重蛋质未受明显影响,维持良好生产效益。 多数中小散户在高温预警下未采取有效降温措施,鸡舍通风设备未有效运行,防暑物资储备不足。六七月间,华北、华东地区因停电、火灾等原因导致鸡群死亡案例超 50 起,单场损失从 50 万元到 300 万元不等,部分养殖户甚至以 300 元 / 吨低价处理死鸡,损失巨大。 (二)疫病防控缺失引发连锁反应 “懒汉养殖” 不仅造成物理层面伤害,还引发疫病传播连锁反应。以河北某布病疫区调查为例,不做圈舍消毒、不戴防护手套接羔的养殖户,感染布鲁氏菌病(俗称 “懒汉病”)概率是规范养殖者的 10 倍。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不仅威胁养殖户身体健康,还导致病鸡产蛋量骤降、蛋壳质量恶化。患病鸡体虚弱、免疫力下降,产蛋异常,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养殖户感染后,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劳作,养殖事业陷入困境,形成 “人病鸡、鸡累人” 的恶性循环。 疫病传播还对养殖行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某地区疫病爆发后,消费者对该地区鸡蛋信任度大幅下降,市场需求锐减。养殖户鸡蛋滞销,即便降价也无人购买。这种连锁反应使养殖户血本无归,阻碍蛋鸡养殖行业发展。 四、行业警示:当 “降本” 演变为 “降质” 的后果 (一)换羽技术滥用凸显管理短视 强制换羽技术本可作为应对市场变化、优化鸡群生产性能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养殖户为短期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不顾鸡群生理规律和健康状况,盲目滥用该技术。 山东一家养殖场是典型反面案例。2025 年初,面对鸡蛋价格下跌,养殖场老板在鸡群日龄不足、体质未达换羽要求时,强行对鸡群断水断料进行强制换羽。初期看似达到控制成本目的,但随后问题频发。换羽后鸡群产蛋高峰期大幅缩短,从原本约 200 天缩短至 140 天,缩短 30%;蛋重减轻 5%,市场竞争力下降;死淘率急剧上升至 15%,远超 5% 的安全阈值。处理死鸡增加人力、物力成本,还面临环保和疫病传播风险。后续养殖因鸡群健康问题,需投入更多兽药和疫苗成本,导致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二)思维固化导致 “高投入低收益” 常态化 自 2014 年起,行业内就有关于蛋鸡养殖步入精细化时代、传统粗放式养殖模式将被淘汰的预警。然而,多年来多数从业者思维固化,仍秉持 “设备选最便宜的,饲料要最大返利的,鸡苗挑价格最低的” 采购策略,这种短视行为使行业陷入 “高投入低收益” 恶性循环。 在 2025 年青岛蛋鸡发展大会上,宁教授提出 “你在所有采购环节都省了钱,最终赚到钱了吗?” 的问题,直击行业痛点。2025 年蛋鸡市场,全行业陷入 “价格内卷”,过度压缩采购成本,忽视品种、饲料、管理等核心竞争力培养。导致鸡蛋品质下降,市场信任崩塌,退货亏损现象频发。许多养殖户在价格战和质量危机后退出市场。 养殖户选择低价鸡苗、返利饲料,忽视鸡舍环境改善和养殖技术提升,是自毁发展根基。低价鸡苗带来疫病高发和产蛋率低,返利饲料导致鸡蛋质量下滑,粗放式管理使鸡群缺乏抗风险能力。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养殖户难以获得理想收益,反而承受巨大损失。市场客观反映行业发展状况,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将导致行业衰败。只有摒弃固化思维,重视品种、饲料、管理等核心要素,合理投入成本,提升鸡蛋品质和生产效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实现蛋鸡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白羽肉鸡行业内卷如何破局?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