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市场 > 贸易情报 > 文章

全球肉类贸易重构与产业格局之变

时间:2025-08-07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同时,消费者对低价进口冻品依赖度不断下降。2024 年数据显示,农贸市场进口猪肉销量同比下降 35%,而盒马、山姆等高端渠道的国产冷鲜肉销量增长 28%。这一降一升反映消费升级浪潮下,消费者对肉类品质和新鲜度的更高追求。国产冷鲜肉采用先进冷链技术,屠宰后迅速冷却,全程保持低温运输和销售,最大程度保留肉类营养和口感,成为消费者首选。

为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国内肉类企业不断加大创新和升级力度。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更多高品质肉类产品,如无抗猪肉、绿色羊肉等,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需求。企业还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信任和认可。

(三)全球供应链重构:从 “单一依赖” 到 “风险分散”

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给中国肉类进口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对美加猪肉加征 25% 关税,导致美加猪肉在中国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市场份额锐减。欧盟禽肉设置的技术性壁垒不断增加,阻碍中国禽肉进口。巴西作为中国重要肉类进口来源国,禽流感疫情反复爆发,影响其肉类出口稳定性。

在此形势下,中国积极调整进口策略,构建 “多元化进口 + 区域化采购” 的全新体系,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进口风险。2024 年,从智利、白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进口量增长 40%,这些新兴市场的肉类产品以优质、安全、价格合理等优势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

以智利为例,其凭借优越自然环境和先进养殖技术,生产的牛肉品质上乘,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中国与智利加强贸易合作,丰富了中国肉类进口来源渠道,也为智利牛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白俄罗斯的猪肉产品以独特风味和严格质量控制在中国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通过与新兴市场合作,中国打破传统的 “巴西 + 美国 + 欧盟” 三角进口格局,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这一转变使中国在全球肉类贸易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和主动权,有效降低因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国内肉类市场稳定供应。

三、全球震荡:巴西等出口国面临 “甜蜜的烦恼”

(一)巴西的双重挑战:产能扩张与市场争夺

在全球肉类贸易格局变革中,巴西作为中国最大的牛肉和禽肉供应国,面临双重挑战。2024 年,巴西牛肉出口量创下 120 万吨的历史新高,对华出口占其总量的 35%。这得益于巴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先进养殖技术,其牛肉肉质鲜嫩、口感醇厚,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中国肉类进口减量使巴西感受到市场压力。随着中国市场需求减少,巴西需开拓其他市场,与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传统肉类出口强国展开激烈市场争夺。在中东市场,巴西牛肉面临阿根廷的有力竞争,阿根廷牛肉品质高且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在东南亚市场,澳大利亚禽肉凭借严格质量控制和品牌优势,给巴西禽肉出口带来巨大压力。

在市场竞争中,巴西出口单价较 2022 年下降 8%,对其出口利润造成沉重打击。OECD 警告,若巴西无法突破中国 “区域化防疫” 壁垒,如南里奥格兰德州禽流感限制,2030 年前其对华出口额可能下降 20%。这警示巴西需积极应对,寻求突破之策。

(二)全球贸易规则重塑:从 “规模扩张” 到 “质量竞争”

中国肉类进口减量推动全球肉类贸易规则重塑,贸易模式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竞争” 加速转变。

首先,技术壁垒不断升级。为确保国内消费者食用安全、放心的肉类产品,中国对进口肉类的兽药残留检测项目从 2019 年的 60 项大幅增加至 2024 年的 120 项。这促使出口国提升养殖标准化水平,如欧盟为满足中国市场要求,加大对养殖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兽药使用剂量和残留标准,引进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确保出口肉类产品符合高标准质量要求。

上一篇:鸡爪鸡翅单日暴涨4000元/吨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