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1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反倾销措施实施:中欧猪肉贸易呈现显著分化态势 (一)史上最严格关税清单:15.6%-62.4% 税率重塑进口格局 2025 年 9 月 5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此公告引发全球猪肉市场的广泛关注。西班牙 Litera Meat(15.6%)、荷兰 Vion(32.7%)等配合调查企业被课以阶梯税率,未配合企业最高税率达 62.4%。这一举措导致欧盟输华猪肉成本大幅上升,以西班牙猪耳为例,到岸价从 1.2 万元 / 吨直接跳涨至 1.5 - 1.8 万元 / 吨,彻底改变了过去十年 “欧盟低价猪副产品主导中国市场” 的格局。 (二)从 “价格洼地” 到 “贸易壁垒”:三年调查后的必然决策 此次反倾销措施并非突然之举。2023 年欧盟占中国猪肉进口量的 54%,仅西班牙就占据 21% 份额,其猪副产品长期以低于国内市场价 30% 的价格倾销,致使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年损失超 50 亿元。在 2024 年 6 月启动的反倾销调查中,中方掌握的关键证据显示,欧盟企业通过 “亏损出口 + 政府补贴” 模式挤压中国市场,2020 - 2023 年期间,欧盟猪副产品对华出口价较成本价低 18%,直接导致国内猪耳、猪蹄加工企业毛利率从 25% 暴跌至 8%。基于此,实施反倾销措施成为维护国内产业利益的必然选择。 二、国内市场即时响应:订单量激增与价格重构同步发生 (一)双汇、新希望加速 “国产替代” 进程 政策生效首周,双汇、新希望等龙头企业的国产猪副产品订单量同比激增 25%,其中猪蹄、猪耳等热门品类订单暴增 40%。新希望华北加工厂负责人表示:“过去依赖荷兰猪耳,现在转向山东、河南规模化猪场直采,虽然成本上涨 10%,但供应链稳定性提升 30%,且有效规避了欧盟断供风险。” 这一转变直接带动国内生猪收购价小幅回升,9 月第二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 13.75 元 / 公斤,较政策出台前上涨 1.1%,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低迷态势。 (二)进口冻品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局面 欧盟冻品贸易商陷入集体 “封盘观望” 状态。上海某进口商称:“西班牙肋排到港价突破 3.8 万元 / 吨,比国产肋排还贵 5000 元 / 吨,市场销售难度极大。” 而巴西、俄罗斯等替代产区的订单量则呈爆发式增长。俄罗斯对华猪肉出口周增 120%,凭借 “非欧盟身份” 和 15% 的价格优势,迅速填补西班牙留下的 20 万吨 / 年缺口;巴西猪副产品通过香港转口,8 月对华出口量环比激增 35%,创下 2019 年以来新高。 三、欧盟产业面临冲击:从 “中国依赖” 到 “全球突围” 的艰难转型(一)西班牙面临严峻挑战:10 万养殖户面临市场困境西班牙作为欧盟对华猪肉出口的主要国家,目前正面临严峻的 “断腕之痛”。数据显示,仅阿拉贡产区就有 1000 个满载猪肉产品的集装箱滞留海上,处境尴尬。当地养殖户协会经估算后发出预警:“一旦彻底失去中国市场,西班牙将面临 50 万吨猪副产品的过剩危机,这相当于全国年产量的 12%。” 在西班牙,猪肉产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柱,直接或间接依赖对华猪肉出口的从业者高达 10 万人。如今,随着中国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这些养殖户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更为严峻的是,在失去中国市场后,西班牙乃至整个欧盟在全球范围内难以找到能够等量接纳其过剩猪副产品的替代市场。在东南亚,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和消费偏好使得对猪内脏等产品的接受度不足 30%。泰国作为东南亚重要经济体,消费者更倾向于鸡肉、鱼虾等水产品,对猪内脏需求有限,且泰国政府已启动减少猪内脏进口量的暂行管理办法。在中东地区,由于宗教信仰限制,猪肉产品基本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南美市场则被巴西、阿根廷等传统猪肉出口大国牢牢把控,这些国家凭借自然资源、养殖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在国际猪肉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欧盟想要进入南美市场难度极大。 |
上一篇:全球肉类贸易重构与产业格局之变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