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6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二)中期(1 个月后):产能释放与消费旺季的供需博弈 1 个月后,随着 9 月开学季和中秋备货的到来,终端需求将迎来一波增长,预计需求将增长 10% - 15%。然而,市场供应端也在发生变化。国内白羽鸡出栏量预计环比增长 5%,这主要得益于前期养殖户补栏积极性的提高。若进口政策部分解封,即部分恢复进口,市场上的鸡肉供应将进一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可能出现 “旺季不旺” 的情况,涨幅收窄至 5% - 8%。对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应对的时期。屠宰企业需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餐饮企业则需提前做好采购规划,以应对可能的价格波动。 (三)长期(3 个月后):全球供应链重构推动产业升级 从长期来看,3 个月后的鸡肉市场将因全球供应链重构而发生深刻变革。政策倒逼国内企业加速进口替代进程。双汇、金锣等行业巨头启动 “百万头” 白羽鸡扩产计划,旨在提高国内鸡肉自给率,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山东、河南等地规划建设 50 万吨级冷链仓储中心,进一步完善国内鸡肉供应链的基础设施,提高鸡肉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能力。 行业也在从 “依赖进口副产品” 向 “全鸡利用率提升” 转变。鸡胸肉预制菜、鸡骨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加速,不仅提高了鸡肉产品附加值,还进一步拓展了鸡肉市场的应用场景。预计 2025 年国内副产品自给率将提升至 60%,这将极大增强国内鸡肉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随着国内产业升级的推进,未来鸡肉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鸡肉产品。 结语:价格大幅波动是挑战,更是产业转型的推动力 此次鸡肉价格的异常波动,本质是全球供应链风险与国内供需结构矛盾的集中体现。对于养殖户而言,需警惕 “追涨杀跌” 的周期陷阱;对于加工企业,进口断档倒逼的产能布局与技术创新,或将成为突破发展困境的关键;而对于消费者,短期成本压力下的饮食结构调整,正推动市场从 “量” 的竞争向 “质” 的升级加速迈进。当 “巴西谈判” 与 “泰国核查” 的影响逐渐明晰,中国鸡肉产业能否在市场震荡中构建更稳健的供应链体系,才是这场 “价格大幅波动” 留下的核心课题。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