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市场 > 预测分析 > 文章

未来一年,猪价走向何方?

时间:2025-07-17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进入 9 - 10 月份,前期猪病的影响逐渐消退,产能开始释放,生猪供应显著增加。而在需求方面,虽然也在逐步增长,但供应的增幅远远大于需求增幅。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猪价有较大的下降压力,预计会出现年内的价格最低点。以 2023 年同期为例,当时随着产能的快速恢复,市场供应大幅增加,猪价持续走低,养殖户面临着较大的销售压力。

11 月份,市场需求陆续提升,尤其是对大体重生猪的需求增加,价格有所好转。在这种情况下,养殖端出于追求更高利润的考虑,可能会选择压栏增重,人为放缓生猪出栏节奏。这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减少,价格出现低位反弹。在以往的市场中,类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当市场对大体重生猪需求旺盛时,养殖户往往会延迟出栏,等待更好的价格。

12 月份,生猪市场迎来下半年的需求旺季,居民采购猪肉用于储备、制作腌腊制品的需求大增。在需求的强劲拉动下,猪价有上涨的动力。然而,年末也是养殖企业集中出栏冲量的时期,大量生猪集中涌入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猪价的涨幅。比如 2022 年 12 月,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由于出栏量大幅增加,猪价涨幅有限。

到了 2026 年 1 月份,生猪市场处于 2025 年 12 月份的腌腊备货旺季及 2 月份春节备货旺季的过渡期,市场需求相对平稳,未出现大幅波动,因此市场行情变动空间相对有限。

2 月前半月,春节前的市场屠宰量会达到高峰,家家户户都在为春节准备猪肉,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养殖企业抓住这个时机,顺势提价出栏,导致节前猪价上涨。但春节过后,需求迅速回落,猪价也随之下降,月均价相比上月可能会出现上涨。

3 - 6 月份,二次育肥现象可能会再度出现。二次育肥户会在市场价格较低时购入仔猪或标猪,进行短期育肥后再出栏。这种滚动补栏、出栏的行为虽然不会像一些突发事件那样,对猪价形成快速拉高或拉低的作用,但在较长周期内,对稳定猪价起到了重要效果。在这期间,猪价预计会呈现出降后小涨再降的走势。

在成本方面,饲料原料价格预计先低位运行后小幅增加。不过,从头均饲料成本来看,仍然处于低位水平,对养殖盈利的缩减影响有限。相比之下,猪价及生猪交易均重的变动对成本线的影响更为显著。2025 年上半年,生猪自繁自养模式的理论成本线为 13.12 元 / 公斤,最高月份是 1 月份的 13.25 元 / 公斤,最低是 4 - 5 月份的 13.04 元 / 公斤,上半年成本线波动较小。根据猪价、成本、体重等多方面指标测算,未来一年自繁自养模式的理论成本线平均值为 13.09 元 / 公斤,高值为 2025 年 8 月份的 13.20 元 / 公斤,低值为 2026 年 1 月份的 12.95 元 / 公斤。综合来看,卓创资讯预计未来一年生猪养殖成本线会持续位于生猪价格之下,这意味着养殖端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不过,由于生猪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养殖户仍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策略,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四、养殖端的机遇与挑战

从上述分析可知,未来一年生猪市场对于养殖端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先看机遇方面,成本线低于猪价,这意味着养殖端存在利润空间。只要合理控制成本,科学安排养殖计划,就能够在市场中获取盈利。政策层面,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不断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如养殖补贴、贷款贴息等。这些政策为养殖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 2024 年为例,某地区为了鼓励生猪养殖,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给予每头母猪 500 元的补贴,这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技术创新也是一大机遇,智能化养殖技术正逐渐普及,为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通过智能装备和健康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实时监测生猪的生长状况、健康指标,还能根据数据分析精准调整养殖策略。这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像牧原股份,就凭借先进的智能养殖技术,实现了养殖成本的持续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上一篇:玉米价格大跳水,后续是涨是跌?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