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7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行业集中度与产能变化 在过往数年间,生猪养殖行业历经深刻变革,行业集中度持续攀升成为其中极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回顾 2020 年,TOP10 养殖企业的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总量的 12.26%;而至 2024 年,该比例已大幅跃升至 25.49%,短短四年间增长 13.23 个百分点,增长态势极为迅猛。其背后,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兴起,大型养殖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与管理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历经今年上半年的产能扩充,加之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养殖模式的持续转变,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分布亦呈现出向大型养殖集团倾斜的趋势。此变化使得中大型养殖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动,对整个生猪市场的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行业巨头,其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每一次波动,均会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 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出栏量之间存在紧密的时间关联。通常情况下,前置 10 个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当前的生猪出栏量。即 2024 年 9 月 - 2025 年 8 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将直接对应 2025 年 7 月 - 2026 年 6 月份的生猪出栏量。根据卓创资讯的监测数据,在该时间段内,除 2024 年 9 月外,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呈震荡上升态势。预计 2025 年 7 - 8 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有微增的可能性,到 2025 年 8 月份,存栏量与 2024 年 9 月份相比,预计累计增加 9.09%。这清晰表明,未来一年生猪供应量将呈现出主线增加的态势。从市场规律来看,供应的增加往往会对行情产生利空影响,这无疑为未来的生猪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变数。 二、均重及需求的季节性规律 除产能数据这一关键因素外,生猪交易均重和屠宰量等指标,在生猪市场行情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 先观生猪交易均重,其走势与季节变化紧密相连。在高温酷暑的夏季,受高温天气影响,生猪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放缓,体重相对较轻;而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气温降低,生猪食欲恢复,生长加快,体重逐步上升。春节所在月份,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大增,养殖户加快出栏速度,大体重生猪被大量消耗,体重随之下降;进入春季,生猪生长节奏逐渐恢复正常,体重又开始慢慢增加。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虽不会改变生猪供应的长期趋势,但会在短期内影响生猪的供应节奏。 具体到 2025 - 2026 年,2025 年 7 - 8 月份,处于夏季高温期,生猪生长速度缓慢,养殖场的出栏计划也相对有限,生猪实际供应量可能会出现下滑,这对行情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相反,9 - 12 月份,天气转凉,生猪生长速度加快,前期压栏的大体重生猪也会陆续释放,实际供应量有较大提升空间,这无疑会对行情产生利空影响。到了 2026 年 1 - 6 月份,生猪供应则呈现出先增后减再陆续增加的态势,背后原因涉及春节前后的出栏节奏变化、二次育肥等因素。 再论生猪市场屠宰量,其季节性规律也十分显著。春节前,家家户户皆有储备猪肉的习惯,加之餐饮行业的需求大增;冬季腌腊旺季,南方地区制作腊肉、腊肠等传统美食,对猪肉的需求量猛增。这两个时段,屠宰量会达到高峰水平。而在其余时段,市场需求相对平淡,屠宰量则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从长期来看,屠宰量处于高位时,表明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旺盛,这对当月的行情有明显的支撑作用。然而,与供应因素相比,需求指标在多数时段的影响力度还是稍显偏弱。例如,当产能大幅增加,供应严重过剩时,即使需求处于旺季,猪价也可能难以维持高位。 三、未来一年生猪价格走势 综合上述提及的供需等多方面主流因素,未来一年生猪价格走势将呈现出较为独特的 M 型态势。这一走势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 年 7 - 8 月份,前期猪病的影响开始显现,生猪可出栏量会出现短时减少的情况。与此同时,夏季高温使得生猪生长速度变得缓慢,进一步限制了市场的供应。即便此时市场需求相对偏弱,但由于供应端的收缩更为明显,生猪行情仍存在上涨空间,有望出现该周期内的价格最高点。以 2024 年的夏季为例,部分地区因前期猪病导致生猪出栏量减少,尽管处于消费淡季,猪价依然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
上一篇:玉米价格大跳水,后续是涨是跌?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