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战略

泸水市基层动物防疫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

日期:09-26 作者:佚名- 小 + 大

1 基层动物防疫现状

泸水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土地面积3 203.04 km2,国境线长136.24 km,占全省边境线的3.36%。全市辖8个乡镇2个街道办,71个村委会。地势北高南低,地表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崎岖,地貌形成山高谷深、平地少的特点。由于高山峡谷阻隔,农户居住分散,饲养模式传统,交通偏远等因素,自然增加疫病防控技术推广难度。

1.1 免疫工作条件

免疫接种以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疫苗为主。由于全市形成规模养殖场少、散养户多的养殖特点,加之自然条件因素,村与村之间分散,有些地方户与户之间相隔较远,村防疫员要在偏远的山区开展畜禽免疫接种,要比别的地方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尤其是在夏季,需要注意疫苗保存温度,有些村疫苗冷链设备出现故障和老化,没有资金保障维修和更换,使疫苗未能正常进行保存,若当天防疫员没有完成免疫接种工作,剩余的疫苗得放回到村或乡镇兽医站进行储藏保存,第二天再去领取疫苗,不仅加大了防疫员工作量,花费大量时间往返奔波,还要增加费用开支,本来补助费少,自然增加防疫员的生活和工作负担,从而影响免疫工作进度。

1.2 防疫意识薄弱

当前畜禽散养户群体中普遍存在防疫观念滞后问题,这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散养模式普遍存在畜禽混养现象,消毒措施不到位,疫病交叉感染风险高。同时,散养户仍固守畜禽抗病靠体质、靠天的传统养殖思维,对现代免疫接种技术存在严重认知偏差:部分养殖户误认为疫苗会诱发动物应激反应,甚至将常规免疫后短暂出现不良反应误认为疫苗致病引起的;更为突出的是,多数散养场缺乏基本生物安全防护,养殖过程中不注意卫生管理和生物安全,引起疫病的发生,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3 养殖条件落后

受传统饲养影响,散养户忽视圈舍建设,圈舍搭建通常比较简易,在偏远山区尤为突出,简陋的棚舍普遍存在通风不良、光线不足、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为病原体滋生创造了温床。若遇到气候变化、饲养管理疏漏和畜禽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疫病。还有将不同种类的畜禽关在一起饲养,没有单独的隔离圈,使得疫病传播风险倍增。加之,圈舍中间没有隔离墙,整个圈舍空间显得宽大,使防疫员在保定家畜上花的时间更多,势必增加免疫工作难度。

1.4 基层防疫职能弱化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动物防疫体系中落实各项防控政策的执行者和践行者,随着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改革后,承担工作事务较多,被借调到别的岗位从事非专业技术工作,时常疲于应对行政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基层人员老龄化、技术断层化,新生力量补充不足,显示出基层防疫体系的短板,进一步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难度加大。

1.5 防疫员待遇不高

泸水市全市有71个行政村,每个村有一名防疫员,每月补助300元。目前村级防疫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待遇低、工作量大的情况。有些村防疫员嫌补助低,选择外出打工,很快能挣回来一个月的补助费,不愿意继续从事防疫员工作。同时受待遇补助低的影响,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防疫工作,导致防疫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开展防疫工作。其次,自然条件因素决定了村级防疫员工作条件艰苦,进村入户开展防疫时,路费、生活费、通讯费等超出实际承受能力,尤其是家畜发生疫病时,每天出诊、采样、诊疗等工作常因交通不便,多要靠双腿行走翻山越岭完成防疫任务,特别是在老防疫员身上看到肩负责任与担当、吃苦耐劳的精神,长期坚守在防疫一线。同时防疫员常出现在一线,直接接触畜禽,感染人兽共患病的风险增大。

1.6 无害化处理存在隐患

畜禽死亡后,多数散养户选择自行处理,因缺乏对死亡畜禽进行规范化处理的意识,他们采用就地掩埋法,随意选择场地,掩埋深度达不到标准,这种粗放式处理模式暴露出更多的生物安全隐患。同时,直接掩埋病死畜,没有使用消毒药,容易形成潜在传染源。这种不规范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会引起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问题。

上一篇:湖北夷陵以“1+N”模式统筹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

下一篇:广西临桂区第三方畜牧兽医全链服务先行实践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