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太行鸡种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18    点击: 次    来源:河北省蛋肉鸡创新团队    作者:樊宝良 谢建国 刘文科 - 小 + 大

自2000年开始对太行鸡进行了提纯复壮和选育工作,于2015年该鸡种通过了国家品种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我省第二个写入国家地方品种志的地方鸡品种。太行鸡的育种主要集中在羽色的选择以及产蛋性能改良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对羽色的选择形成了黑羽、白羽和麻羽三个主要品系,均达到了较高的纯度,非本色羽个体占比显著下降,麻羽群体形成了以黄麻为主的麻羽群体,群体羽色一致性良好。在产蛋性能改良的选育中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经过多年的选育太行鸡产蛋性能获得了显著提高,由原来的500日龄产蛋数130~150枚,提高到了180~200枚,高产核心群达到了210枚以上。

目前已建立了麻羽快慢羽品系、隐性白羽品系和太行绿壳蛋鸡品系等,为杂交配套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2 育种特性

太行鸡育种分为两个方式:一为纯系选育;二为杂交配套选育。这两种育种方式又分为蛋用性能改良和肉用性能改良两个方向。目前太行鸡选育方面主要集中在羽色和产蛋性能改良性选育,目前采取的选育方式为传统的选育方法,羽色采用淘汰杂色羽的方法,产蛋性能的改良采用传统的家系选择法进行选育。由于羽色相关基因众多,遗传机制复杂,而产蛋性能属于低遗传力的性状,因此选育的遗传进展比较缓慢,产蛋性能的改良实现现有的遗传进展至少需要4~5个选育世代,而对羽色的选育在提纯复壮开始就同时在开展羽色的选育,到目前为止三个羽色的群体在传代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杂色羽个体,可见对羽色和产蛋性能改良的选育研究仍然进展缓慢。目前太行鸡还未开展对肉用性能的选育。杂交配套选育也分为蛋用和肉用两个方面:在蛋用杂交配套选育方面也有两个方向,即通过杂交引入外血在基本保持太行鸡蛋肉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其生产性能,然后再通过横交固定获得高产品系,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已经获得了一个在基本保持太行鸡蛋品质的基础上500日龄产蛋数达到了270枚的杂交组合,这一杂交组合可直接推广应用,也可进一步横交固定形成新的配套系,还可以作为新的多系杂交配套系建立的一个亲本来源,目前以太行鸡为遗传素材之一的蛋用配套系的培育工作尚未开展。

在肉用杂交配套(即黄羽肉鸡)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目前已经初步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与其他肉蛋兼用型地方鸡进行的杂交试验使得杂交一代出栏体重得到了显著改善,公鸡体重达到了2.5千克左右,比原来的1.7千克有了显著提高,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更为精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比如对肉品质改良的杂交配套和选育等仍然尚未开展,而且这部分工作要比前期的工作更为耗时费力。

3、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重点

3.1 保种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

活体保种仍然是目前太行鸡保种的主要方式,活体保种是必不可少的保种方式,但这一保种方式存在高成本以及有烈性传染病对保种群带来致命威胁的问题。探索新的保种技术,如基因保种、原生质细胞库保种技术、建立完善有效家鸡冷冻精液技术等应用于保种是未来太行鸡保种研究的重要方向。另外,对保种效果的评价,目前以表型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法耗时费力且误差较大,探索并建立分子标记辅助的保种效果评价方法,成为未来保种效果评价的发展方向之一。

3.2 以太行鸡为素材的育种工作有待深入开展

目前太行鸡育种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育种工作主要以生产性能提高性的纯种选育为主,“十三五”以来太行鸡的选育主要以提高产蛋性能为主,目前虽然已建立了麻羽快慢羽、隐性白羽和太行旅客蛋鸡等的几个不同的品系,但这些品系中主要对麻羽快慢羽品系的产蛋性能进行了选育,而其他品系均为刚刚建立新的品系,尚未对各品系开展有针对性的选育,作为配套系培育的素材仍然有较长的道路要走。因此针对这一上述问题,对所建立的不同的品系制定特定性状的选育方案,开展选育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太行鸡新品系,为杂交配套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3.3 与太行鸡生产性能和蛋肉品质相关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不足

太行鸡具有蛋肉品质优良的优秀优点,同时存在生长速度慢出栏体重小,产蛋性能低下等的缺陷。目前对太行鸡的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产蛋性能的改良方面,对生长速度和出栏体重也开展了一定水平的选育,但由于这些性状为低遗传力性状,常规选育手段对这些性状的改良效果不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技术的进步为阐明太行鸡生产性能和蛋肉品质等性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是空白,因此开展太行鸡生产性能和蛋肉品质等性状分子机制的阐明是未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太行鸡生产性能和蛋肉品质等性状分子机制的阐明、建立全基因组选择、加快相关性状的改良的速度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上一篇:2021年中国蛋鸡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我国肉鸭产业开发现状与前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