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我国禽流感的流行情况及公共卫生意义

时间:2021-05-07    点击: 次    来源:兽医导刊    作者:陈坚,徐凌内等 - 小 + 大

2 公共卫生意义

自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到今已近200余年,期间不时有人感染H7、H5和H9亚型禽流感的事件发生。最早有记载的是1980年美国一名患者感染了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2020年该病又出现在了澳大利亚。1997年和1999年我国相继报道了在香港地区出现了人感染H5N1和H9N2亚型AI的病例,这些均证实了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由禽传播给人类并且造成感染。本世纪初,各国零星报道了新亚型H5N6、H5N8、H7N2、H7N3、H7N9和H10N8的出现,疫病时刻威胁着国民生命安全并不断挑战我国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底线,其中H5N1亚型和H7N9亚型AI造成的感染病例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人数已超过1000例,但这历经了近25年。而H7N9亚型禽流感从发生至今共出现了五次暴发,人数迅速突破千人。第一波流行发生在 2013 年的 3 月份,造成 135 人感染,死亡率约 34%。第二波流行发生在 2013 年 12 月至 2014年 5 月,共有 320 人感染,致死率高达 43%。第三波流行发生在 2014 年 11 月至 2015 年 6 月,共有 226 人感染,致死率达 47%,第四波流行发生在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8 月,共 117 人感染,致死率达 41%。第五波流行发生在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6 月,共有 766 人感染,致死率达 38%。第五次暴发的病例数和死亡数几乎是前几次的总和,成为暴发最为迅速、传播最广泛、感染人数最多的一次。幸运的是,我国及时推出了用于预防H5和H7亚型AI的禽流感二价(H5+H7)灭活疫苗控制了疫情态势,这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近年来,H9N2亚型病毒感染人的情况在不断增多,分析毒株的遗传进化信息发现大多数是Y280/G9分支,学者们一致地指出了它的潜在威胁。作为流行最为广泛的H9N2亚型AI病毒,在禽流感病毒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型毒株(H5N2、H5N6、H7N9、H10N8)的出现提供基因重配所需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该亚型毒株HA基因上受体结合位点获得了人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血清学监测数据显示,相较于H5亚型和H7亚型AIV,人类对H9N2亚型的敏感性更高。种种证据均提示我们要加强对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监测频率和防控力度。

3 展望

2019年暴发了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疫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再一次为我们敲响警钟。虽然未能追溯到病毒的源头,但近年来研究数据表明引起全球范围内疫病大流行的病原(例如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SARS等)大多数来自于动物。禽流感病毒最早在家禽、水禽和野鸟中流行传播,但因分节段RNA病毒自身特性,流感病毒以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的方式进化出新型毒株,跨越了种间屏障,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禽流感病毒之所以能感染人和动物主要是由其表面的HA糖蛋白能与糖分子结合并进入细胞繁殖复制,这类糖分子是流感病毒的受体,亦被称为唾液酸受体,普遍接受的禽流感病毒受体有SA α-2,3 Gal 受体和 SAα-2,6 Gal受体这两种,这些受体在不同宿主的气管和肺脏中的分布及表达丰度是决定病毒能否感染细胞并致病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发现,H5Nx、H9N2、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均获得了感染SA α-2,3 Gal 受体和 SA α-2,6 Gal受体的能力,这是其近些年来不断感染并造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流感病毒因传播速度快、血清型众多、变异性强、宿主广泛、不同毒株间毒力差异大等多种因素,防控难度极大,希望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机制被揭示,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上一篇:非洲猪瘟是否会演变为“自限性疾病”?

下一篇:最近几个猪场中枪案例的思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