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我国田间发现低致死率非洲猪瘟基因 II 型自然变异流行株

时间:2021-02-26    点击: 次    来源:哈兽研    作者:孙恩成,张振江,步志高等 - 小 + 大

  HeB/Q3/20 接种组的2头同居猪有1头猪在第8天从口腔拭子中检测出病毒核酸,第 6 天从肛拭子中检测出病毒核酸;第 17 天在两头猪的血液都检测到 病毒核酸;两头猪所出现的发病病程与症状与103TCID50攻毒组猪相似(表2),其中 1 头同居猪第 24 天发病死亡,另一头28天观察期内存活(图4)。
  ASFV 已在我国流行两年有余,但有关流行毒株的进化以及致病性表型研究 鲜有报道。本研究报告了2020年6月至12月在我国部分省份开展的较为系统的 ASFV 流行病监测工作,共分离出22株基因 II 型 ASFV 流行毒株。与最早的分离株 HLJ/18相比,所有2020年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包括核苷酸突变、缺失、插入或短片段替换等。其中 11 株病毒的 EP402R 基因呈现四种不同类型的核苷酸自然突变或缺失,造成这些 CD2v 蛋白编码缺陷,失去 HAD 表型。选取 4 株代表性病毒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发现具有HAD表型的2 株病毒致病力与 HLJ/18 相当,表现为典型高致死性;而2株缺失HAD表型分离株显示出较低的毒力,但依然表现出明显的毒力残留,高剂量感染能引起亚急性和慢性病程,并部分致死感染猪只;低剂量接种主要引起非致死性的持续感染, 以及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两株病毒均具有很强的水平传播能力,尤其 HeB/Q3/20 表现更为突出。
  当前尚无批准疫苗用于 ASF 的防控。ASF 防控主要依靠对感染动物的快速 诊断和及时清除。本研究发现,田间至少存在4种以上的 non-HAD 低致死率基因 II 型自然变异株,虽然致病力较典型强毒株明显降低,但仍然呈现明显的残 留毒力,且具有很强的水平传播能力,很可能已在田间猪群中广泛传播,造成持续的感染、慢性病程甚至死亡,给非洲猪瘟早期诊断带来巨大的障碍,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带来全新的挑战,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制定和采取应对策略。

上一篇:鸡群抗体监测的时期及意义

下一篇:非洲猪瘟自然弱毒株演变进程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