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五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时间:2013-03-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第四,县一级没有把各部门的任务进行组装配套、形成合力的权力,想干也无法干。除少数县级领导认识明确、决心创造一个新局面,因而顶着干以外,绝大多数县只能被动应付,一切听命各业务部门的安排,让干啥就干啥。以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规定的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十大任务来说,即:(1)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2)坚持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3)逐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4)加快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5)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深化农业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7)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8)坚持开发式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9)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10)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些任务分属农业、财税、科技、金融、建设、扶贫、宣传等部门。分头试点问题还不大,但到县以后如何协调进行呢?谁负责协调呢?与发展县域经济的任务又如何结合呢?如果县级只能被动应付,效率又从何而来呢?此外,还有正在推行的许多的任务,如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水保工程、治沙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兴边富民工程等,如果都是各干各的,县级更是招架不住了,哪有精力发展县域经济。
  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县域经济如何能展起来,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又如何进行?两大任务又如何完成?我以为,这是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许多工作难以落实的关键所在。这是现行体制和领导部门工作上的缺点造成的,自己给自己制造了麻烦。这种状况还能继续下去吗?
        四、中华大地已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和大批成功典型
  正当我们探讨能不能改和怎样改的时候,中华大地上已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和大批成功典型,它们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正在和准备这样做的市县愈来愈多。这是十分振奋人心的新事物。这是一批专家学者长期宣传和探索、县级领导依靠科技人员和广大群众辛勤实践的共同成果,是非常珍贵的。这个新事物就是生态农业县建设模式和典型。
  我国的生态农业县建设活动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是生态经济理论在我国宣传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时只搞生态庭院和生态户,逐步发展到生态村(自然村和行政村)、生态乡镇、生态农、林、牧、渔场,8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批生态农业县,即以县为单元,有计划地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同时把各项工作组装配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县域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全县很快出现干部和群众积极性高涨、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1991年夏,在河北省迁安县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交流会(半官半民性质,几个部和几个学会共同主持)。1993年末,国务院七部委局联合成立了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生态农业县建设工作会议,决定直接领导51个县进行实验,要求各省市也各抓一些县进行实验。生态农业县建设活动在全国进一步开展起来。1999年夏,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51个县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2000年3月召开会议宣布验收结果,并选出16个生态农业县建设、先进县(其中10个在山区),会议还选定新的51县继续实验。同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对所领导的154个生态示范区(大部分也是县)中验收合格的33个县举行挂牌大会。这两项行动又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县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活动。目前大约近300个县在进行这两项建设活动,还有二十多个地市在全地市范围内自动进行这两项活动。
  这批县的共同特点是:县级领导有强烈的生态经济意识,决心走一条经济建设新路。依靠科技人员和有经验的干部制定出一个县的综合发展规划,经群众讨论修改、县人大通过具有法律效力,在一定时期内,各届政府连续执行,即所谓共念一本经和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规划,把境内各种自然资源逐步合理利用起来,发展大农业;把县级各部门的人财物力协调、组织起来为实施规划服务,各部门工作纳入规划之中,统一实施。结果是五味调和百味香,同时实现了富民、富县并使境内山川秀美起来的几大任务,各部门工作也完成得很好。他们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四大难题,即掠夺性经营思想、小农业思想、条条各自为政和短期行为。他们是顶着条条的压力这样干的,至今还没有得到过任何的财政补助。由于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农民要求,农民积极拥护和参与,形成愈干愈想干、愈干规模愈大和速度愈快的喜人局面。所以专家学者们称它是农村改革开放中的第三个伟大创造。
  它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发展绿色生产基地,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供应城市和出口创汇,这正是时代的需求。这样的县多了,将出现绿色农村包围城市的新形势,逼着城市加快改造,不再以农村为壑,从而推动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这极有利于两个战略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样做,县级领导和干部的积极性是高的,他们可以有计划地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富县和富民;农民的积极性更高,可以很快富裕起来并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他们早就表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了。这两种积极性是最宝贵的,是推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保证。阻力可能来自各级业务部门,他们的财路和权力被削弱了。为了更有效地建设伟大祖国,他们必须“割爱”。难道这点“牺牲”也舍不得吗?
  从现有经验看,坚持按规划大干苦干,一般县10年左右,较困难的县20年左右,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县(如甘肃的定西县)30年左右,就能改变面貌,不仅脱贫,生产和生活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即是说,用一代人的时间,我国山区完全可以扭转形势,绝大部分县能够富裕起来。

上一篇:养殖场发展难的核心是用工难

下一篇:刘永好:家禽行业遭遇的是天灾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