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饲养管理 > 养猪管理 > 文章

母猪的精细化管理与饲养技术

时间:2025-11-25    点击: 次    来源:今日养猪业    作者:许松芳 - 小 + 大

2.4 产房准备与分娩管理

产房需在预产期前准备完毕。分娩前,对地面及设备喷洒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保温箱预热至32℃,铺设烘干垫,为母猪提供清洁、温暖的分娩环境,以降低感染风险。分娩时,密切观察母猪的状态,记录仔猪的出生间隔,若超过30min还未产出,应立即进行人工助产,操作规范为:操作者戴上消毒手套,涂上石蜡油,缓慢拉出胎儿,以免仔猪受到损伤。分娩后,对母猪进行全面清洗消毒,以保证产后的体况健康。

2.5 哺乳期精细化管理

哺乳期母猪营养需求明显增加,需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增加油脂、维生素,以提高乳汁质量和产量。采食量需逐步增加,约产后第3天恢复到3kg,1周后完全恢复。定期检查乳房健康,预防乳腺炎;同时,保证仔猪及时摄取初乳,并建立良好的哺乳关系。

3、母猪的饲养技术图片图片图片

3.1 后备母猪的饲养

后备母猪的饲养需确保营养均衡,饲料中应包含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饲养需根据其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初选阶段单独饲养,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性成熟阶段转换为专门的后备母猪饲料;配种前2~3个月执行预产期管理,调整饲料营养浓度和饲喂量,以确保母猪达到最佳体况。定期执行健康检查,全面评估母猪的体重、体态、行为和精神状态,并实施严格的免疫程序,预防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疾病,确保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繁殖性能。

3.2 妊娠期母猪的饲养

孕期营养管理需要根据母猪的生理阶段进行调整,妊娠早期以稳定胚胎着床为目标,控制饲料量,避免母猪肥瘦过度,还可以适当增加叶酸和维生素E,以降低早期流产风险;妊娠中期需控制能量摄入,并添加硫酸亚铁、益生菌,以改善肠道健康;妊娠后期是胎儿快速生长期,需要提高能量和蛋白质的供给,以满足胎儿发育需要,还可以增加维生素C和氯化胆碱,防止母猪便秘。严格根据母猪的体况调整饲喂量,以保证其体况处于理想状态,因母猪体重过重、过轻都可能面临繁殖问题或影响哺乳能力,从而对仔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3.3 哺乳期母猪的饲养

哺乳期母猪的营养需求显著增加,应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以满足泌乳需求。产后第1天可以仅提供5%红糖水,促进子宫收缩;第3天起按“基础量2kg+0.5kg×仔猪头数”计算日喂量;产后第14天日粮中粗蛋白≥17%、赖氨酸≥0.85%,每头母猪日饮水量≥30 L。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油脂和维生素,提高乳汁的质量和产量,例如,添加大豆油可以提升乳脂率,确保仔猪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其健康生长。此外,确保仔猪及时摄取初乳,建立良好的哺乳关系,并定期检查母猪乳房健康,预防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进而确保哺乳顺利。

3.4 断奶后母猪的饲养

断奶后母猪饲养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及时发情,确保顺利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关键措施包括:一是促发情管理,采用公猪诱情等外部刺激方法。二是营养调控,提升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以支持母猪体况快速恢复;同时,逐步将日常饲料过渡为专用的催情饲料,以协同促进发情与排卵。通过上述科学的营养与管理措施,可有效保障断奶母猪迅速恢复体况。

4、结语图片图片图片

在现代养猪业中,母猪的繁殖性能与健康状况对整个养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行业的发展,传统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养猪业的需求,而精细化管理与饲养技术则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对母猪生长、繁殖过程中的各环节的精准把控和管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与繁殖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并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和推广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对推动养猪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寒冷冬季母猪的饲养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