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刘鹏 谭侃侃 - 小 + 大
3、龙头技术托管模式 由大型养殖或饲料兽药等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兽医团队,龙头企业与合作养殖场户签订技术服务承包托管协议,为其提供从种苗、饲料、防疫、用药到销售的全链条、一体化技术服务,以疫病防控为核心内容。该模式主要服务于与龙头企业签订养殖或供销合同的签约家庭农场、规模场等,其优势是技术服务与生产管理高度融合,专业化程度高,能有效降低签约农户的畜禽疫病发生风险和养殖成本,企业投资先进技术有动力。目前采用此模式的有永州市、邵东市、耒阳市等市县,占比约18%。通过推广该模式,覆盖养殖场的成活率提高5%~8%,用药成本大幅降低,养殖生产标准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兽医服务响应时效显著提升。如:永州温氏公司专业兽医团队为近千户家庭农场提供了“一条龙”防疫管理服务,并通过启用AI诊断系统将服务响应时间缩短了50%;邵东嘉禾公司兽医部承包托管多个养殖企业的疫病防控、诊断、兽药饲料销售等,得到了合作养殖场户的广泛认可。 4、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 政府部门依托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由社区网格员负责防疫宣传、摸底登记、组织协调,并联合宠物诊疗机构定期提供专业的狂犬病免疫等上门服务。该模式主要针对城区宠物(犬、猫)与散养畜禽的防疫管理,其核心优势是利用现有城市治理网格,触达率高,便于组织,由专业机构提供技术保障。目前该模式主要应用于长沙市、株洲市等地区的核心城区,占比约17%。通过推广该模式,覆盖区内狂犬病免疫率提高至85%以上,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发病风险大幅降低。如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畔社区网格员2025年4月组织免费狂犬疫苗接种活动,共为48只家养犬注射狂犬疫苗,发放宣传资料170余份,有效降低了狂犬病传播风险。 5、第三方劳务派遣模式 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或乡镇政府与劳务派遣公司签约,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村级防疫员的招聘、培训、薪酬发放、日常管理和考核,并派遣防疫员配合政府部门开展防疫等工作。该模式主要适用于需要补充或规范化管理村级防疫员队伍的县或乡镇,其优势是实现了防疫员的规范化管理,减轻了政府部门人事管理负担,保证了基层防疫人员的稳定性和培训覆盖率。目前采用此模式的有隆回县、新邵县、城步县、邵阳县等4个县,占比约7%。通过推广该模式,覆盖区内防疫人员队伍日趋稳定,队伍专业技能培训实现100%覆盖。 二、问题与挑战 湖南省通过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并应用“智慧兽医App”等数字化管理手段,大幅提升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效能,但在服务机制设计与运行保障上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制约了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 1、保障体系不健全,服务根基薄弱 财政投入不足,服务持续性堪忧。动物防疫“三权归乡”后,政府购买服务成为保障散养户免疫、无害化处理等基础防疫的关键。然而,当前基层政府普遍财政紧张,对公益性兽医服务的投入缺乏刚性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导致购买服务资金预算不足或拨付滞后,进而造成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营资金链紧张,难以稳定团队和提升服务质量,防疫员因待遇过低(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人员流失严重。如某山区县2024年防疫预算缺口达30%,服务款拨付严重滞后;桂阳县投入118万元用于购买服务,将防疫员年均工资提至1.2万元,但仍远低于当地水平,难以吸引和留住合格人员。 购买服务范围狭窄,组织发展受限。当前各地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内容高度集中于强制免疫和无害化处理(占比超80%),未根据防疫形势变化和产业需求,及时将疫病监测预警、精准诊疗指导、特定病种净化、养殖技术推广、运输车辆洗消等高附加值或关键环节纳入购买服务范围,造成当前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收入来源单一且高度依赖政府(政府购买项目收入占比超80%),缺乏拓展高附加值服务的动力和市场空间,“自我造血”能力弱,持续运营能力堪忧;服务组织因服务功能单一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和专业人才(如高精尖兽医、运营管理人才)加入,能力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养殖业日益增长的专业化、多元化服务需求。如当前70%以上的服务组织由原村级防疫员、乡村兽医、退休专职防疫员等牵头组建,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