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9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惊现 “隔空开票” 现象:检疫证明竟能通过微信办理 (一)河南社旗荒诞案例:检疫员 “无猪开证” 形成产业链 检疫现场并无生猪,运输车辆尚在外地,检疫人员亦未到场查验,仅凭借微信传输的一张照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便办理完成?” 此般看似荒诞不经之事,却是真实发生于河南社旗县的乱象。 在社旗县纪委监委查处的典型案件中,部分检疫人员受利益驱使,全然罔顾职业操守与食品安全底线。只要收受了商贩给予的 “好处费”,便公然开展违规操作。他们通过微信接收生猪照片后,便肆意编造货主名称、动物耳标号等关键信息,在未见一头生猪、未实施任何现场检疫的情况下,违规开具检疫合格证明。 整个过程堪称一场 “无接触” 闹剧:检疫现场空无一物,不见生猪踪迹;运输车辆远在外地,与检疫现场毫无关联;检疫人员则稳坐办公室,根本未到现场查验。就这样,一条黑色产业链悄然形成,从收受好处费到开具虚假检疫证明,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将生猪检疫的严肃流程变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 最终,社旗县纪委监委果断采取行动,3 名涉嫌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的人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然而,这一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难以挽回。未经检疫的生猪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给民众的餐桌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难以知晓这些未经严格检疫的生猪是否携带病菌,是否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 二、乱象丛生:检疫环节为何漏洞百出? 生猪检疫领域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多个环节呈现出复杂交织的乱象,严重威胁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民众的食品安全。从违规收费屡禁不止,到跨区调运暗藏风险,再到监管层面全面失守,每一个问题都亟待深入剖析。 (一)花式违规:从 “摇钱树” 到 “纸面检疫” 在本应严肃的生猪检疫环节,违规操作手段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威胁着食品安全。 国家早在 2015 年便已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征收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旨在减轻养殖户负担,规范行业发展。然而,这一政策在部分地区却未得到有效执行。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为例,当地纪委监委在走访中发现,长滩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李某,长期利用职务之便,以 “补贴往返开销” 为幌子,按照运输生猪的数量,向养殖户违规收取所谓的 “生猪检疫耳标费”。在 2012 年至 2024 年这长达 12 年的时间里,违规收费金额高达 19700 元。这些费用最终均落入李某等少数人腰包,养殖户苦不堪言。 这种违规收费现象并非个别案例,在全国多地均有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检疫人员巧立名目,除 “耳标费” 外,还以 “车费”“辛苦费”“消毒费” 等各种借口向养殖户索要钱财。这些隐性收费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检疫流程充斥着金钱交易的不良氛围。养殖户为顺利卖猪,往往敢怒不敢言,只能被迫承受。 跨区调运环节同样乱象丛生。今年 5 月,湖南衡南县处理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当事人倪恒在 2025 年 5 月 27 日运输生猪时,全然无视动物检疫证明上载明的目的地,私自改变运输路线。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相关规定,也使生猪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出现巨大漏洞。一旦这些生猪在运输途中感染疫病,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在四川省雅安市,某养殖公司更是直接将 97 头未经检疫的仔猪销售给当地家庭农场,涉案货值金额达 60578 元。这批仔猪如同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疫病传播。该公司最终被处以货值金额 60% 的罚款,计 36346.8 元,但罚款并不能完全消除已造成的风险。 这些案例仅是冰山一角,实际情况中,检疫证明与实际运输 “两张皮” 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不法分子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违规跨区调运生猪。他们或是伪造检疫证明,或是篡改运输信息,使得生猪在运输过程中脱离监管视线。一旦这些未经严格检疫的生猪流入市场,就会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同时也可能引发区域性的动物疫病传播,给整个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 |
上一篇:“河南动检”微信小程序上线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