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1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中美牛肉贸易 “冰火两重天”:数据背后的市场剧变 (一)美国出口 “断崖式” 崩塌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致使美国牛肉在华市场遭受重大挫折。2025 年 7 月,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额急剧下滑至 810 万美元,与 2024 年同期的 1.18 亿美元相比,缩水幅度超过 90%;8 月虽稍有增加,达到 950 万美元,但仍不足去年同期的 8%。曾经稳定维持在每月 1.2 亿美元的出口规模,在 2025 年 3 月数百家美国肉类工厂出口许可失效后彻底瓦解,五个月累计损失高达 3.88 亿美元。这一数据深刻反映出美国牛肉产业在中国市场的迅速衰落,众多美国牛肉企业仓库货物积压,牧场主面对滞销的牛群深感忧虑。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亦显示,自关税战爆发后,美国牛肉对华出口的月度数据持续大幅下跌,原本稳定的贸易曲线如今呈现出极为严峻的态势,美国牛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急剧缩小,往昔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二)澳大利亚 “无缝对接” 补位 澳大利亚成为此次贸易格局变动的最大受益者,对华出口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其月均出口额从过去两年的 1.4 亿美元,跃升至 2025 年 7 月的 2.21 亿美元和 8 月的 2.26 亿美元,四个月内额外增加收入 3.13 亿美元。中国海关数据表明,澳大利亚谷饲牛肉在华市场份额从 2024 年的 28% 大幅提升至 2025 年的 45%,彻底取代美国,成为中国高端牛肉的主要供应方。在各大城市的超市、生鲜市场,澳大利亚牛肉的陈列区域愈发醒目,促销活动频繁开展,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也日益偏向这个来自南半球的牛肉供应国。澳大利亚的牛肉企业把握机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对华出口的频次和数量,在此次贸易变局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二、三大核心因素撕裂美国牛肉在华版图 (一)政策冲击:出口许可失效与关税壁垒叠加 2025 年 3 月,一系列政策调整对美国牛肉输华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允许数百家美国肉类工厂的出口许可到期后不再延续,这一决策直接阻断了美国牛肉输华的合法渠道。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网站信息,1000 多家美国肉类加工厂的出口注册资质于 3 月 16 日失效,这些公司的资质均在 2020 年依据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获批,其中包括泰森食品、史密斯菲尔德和嘉吉等行业领军企业。美国肉类出口协会对此深感担忧,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举措将对美国牛肉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农业部多次提出续签请求,但始终未得到中国方面的回应,致使众多美国牛肉企业陷入困境,仓库中的牛肉大量积压,却无法运往中国这一庞大市场。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商品加征 20% 关税引发了连锁反应,中国同步对美国牛肉加征 10% 反制关税。这一高一低的关税调整,直接导致美国牛肉终端售价上涨 30%。以上海一家大型超市为例,原本售价 80 元一斤的美国谷饲牛肉,在关税调整后价格涨至 100 多元一斤,使得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原本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美国牛肉,瞬间失去优势,在与其他国家牛肉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美国肉类出口协会发言人无奈表示:“这并非牛肉质量的竞争,而是政策因素导致的市场变化。” 这场政策与关税的双重冲击,彻底改变了美国牛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态势。 (二)供需错配:美国产量萎缩与价格高企 连续三年的干旱,对美国畜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牛群规模缩减至 30 年来的最低水平,牧场主面对干涸的土地和日渐消瘦的牛群,束手无策。2025 年,美国牛肉产量同比下降 6%,而国内市场上的牛肉价格却持续攀升,谷饲牛肉均价达到 4.8 美元 / 磅,创下历史新高。高昂的价格使得消费者纷纷减少购买量,美国国内牛肉市场因此陷入低迷。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美国牛肉国内销量同比下降了 12%,众多牛肉加工厂订单量大幅减少,生产线上的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而在地球另一端,澳大利亚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充沛的降水使得澳大利亚的牧场植被茂盛,牛群膘肥体壮。凭借成熟的谷饲体系,澳大利亚牛肉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270 万吨。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澳大利亚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力度。其出口价格较美国低 15%-20%,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以广州一家进口肉类批发市场为例,澳大利亚谷饲牛肉的批发价格比美国牛肉每斤便宜约 10 元,吸引了众多经销商的关注。一位肉类经销商表示:“澳洲牛肉价格实惠,品质也不错,现在我们的订单大部分都来自澳大利亚。” 就这样,在产量和价格的双重优势下,澳大利亚成功填补了美国牛肉在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缺,形成 “美国产不足、澳洲价更优” 的替代优势。 |
上一篇:全球牛肉市场现状全景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