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猪业去产能,反内卷风暴如何改写行业与经济格局?

时间:2025-08-15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百万猪企巨头聚首北京:这场决定行业命运的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一)去产能 “责任状” 下发:从 “口头呼吁” 到 “指标落地”

2025 年 8 月 13 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组织的百强猪企峰会于北京召开,此次会议聚焦行业核心问题,即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会议明确提出四大关键举措,标志着生猪产业从无序竞争阶段逐步向精准调控阶段过渡:

能繁母猪设定明确指标:规划到 2026 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需控制在 3588 万头绿色区间下限(当前存栏量为 4050 万头)。头部企业依据自身规模领取相应调减指标,并配套 2026 年出栏上限管控措施,旨在将猪粮比长期稳定维持在 7:1 以上,以此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稳定与提升。

斩断二次育肥链条:为有效遏制市场投机行为,禁止猪企向中间商销售体重在 110 - 140 公斤区间、适合二次育肥的标猪。通过强化生猪检疫闭环管理,从流程层面杜绝 “囤猪炒价” 现象,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秩序。

严格执行环保新政: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正式严格实施。对于未备案或环保设备不达标的养殖场,一经发现即进行严格查处。中小散户若计划扩产,将面临用地审批及治污设备投入等双重挑战,以此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设定最佳出栏体重标准:依据行业数据发布科学的出栏体重参考标准(预计在 120 公斤以内)。引导养殖端摒弃 “越养越重” 的传统模式,降低成本损耗。研究表明,将出栏体重从 130 公斤压降至 120 公斤,可降低料肉比 0.3,每头猪成本减少 40 元,提升行业整体运营效率。

(二)市场即时反馈:猪价喜迎 “开门红”,周期反转加速

政策实施次日(8 月 14 日),全国猪价呈现普遍上涨态势,19 个省份猪价上涨,外三元均价达到 13.82 元 / 公斤,较前日上涨 0.06 元 / 公斤,海南、广东等地猪价突破 15 元 / 公斤。据卓创资讯分析,此次价格上涨不仅是短期市场情绪的提振,更预示着猪周期反转进程的加速。经测算,若能繁母猪存栏量按照目标进行调减,预计 2026 年生猪供给量将收缩 8% - 10%,猪周期底部有望从 2026 年提前至 2025 年底,推动产业供需关系的优化与平衡。

二、双向绞杀式去产能:大企业 “降重减产”,中小散户 “提质出清”

本轮去产能策略并非采取简单的一刀切方式,而是针对不同规模的市场主体,实施差异化的调控措施,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头部企业,以 “降本增效” 为核心导向,引导其主动削减低效产能;对于中小散户,则通过环保与成本门槛的设置,倒逼其进行转型升级或有序退出市场。

(一)头部企业:从 “份额大战” 到 “利润共识”

长期以来,牧原、温氏等头部猪企陷入 “规模竞赛”,过度扩张产能以抢占市场份额,却忽视了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教训的双重作用下,行业龙头企业首次达成 “反内卷” 共识,主动调整发展策略,放弃单纯依靠扩产抢占市场的传统模式:

加速淘汰能繁母猪:2025 年 7 月,全国存栏量 4000 万头以上的能繁母猪中,低效母猪占比达 25%,成为产能去化的重点对象。头部企业正以每月 3% - 5% 的速度淘汰低产母猪,例如牧原上半年淘汰 200 万头,温氏淘汰 150 万头,预计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将降至 3900 万头,优化产能结构。

严格约束出栏体重:以往,养殖户为追求单头利润最大化,普遍将生猪养至 130 公斤以上出栏,导致料肉比上升,成本失控。当前,牧原 6 月出栏均重已从 135 公斤压减至 128 公斤,温氏推行 “120 公斤达标计划”,每超出 1 公斤予以 5 元处罚,以此引导养殖端回归最佳经济效益体重,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坚决杜绝二次育肥:二次育肥行为加剧了猪价波动,成为市场不稳定因素。某头部企业内部文件明确规定,若发现经销商参与二次育肥,将取消年度返利并终止合作,从源头切断投机炒作链条,维护市场稳定。

上一篇: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生猪产业的转型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