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解码猪周期:从历史轮回看中国生猪产业的转型密码

时间:2025-10-27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猪周期的历史逻辑:在波动中演进的产业规律

(一)周期轮回:五轮震荡勾勒产业轨迹

自新世纪起,中国生猪市场历经五轮完整的 “猪周期”,每轮周期时长约 4 年,呈现出 “上涨 - 见顶 - 下跌 - 筑底” 的螺旋式循环态势。在 2006 - 2010 年的蓝耳病周期中,疫病致使能繁母猪去化近 20%,生猪供应大幅减少,而市场需求依旧存在,猪价涨幅达 180% 。2018 - 2022 年的非洲猪瘟周期,堪称行业重大危机,产能去化幅度达 45%,能繁母猪存栏量骤降,生猪供应严重短缺,催生了 37.83 元 / 公斤的历史最高猪价。从早期至当前,价格波动幅度从 80% - 100% 扩大至近两轮的 200% - 300%,这体现出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二)外部冲击:疫病与政策的双轮驱动

疫病与政策是影响猪周期的关键变量。2007 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爆发,生猪死亡率超 30%,导致 2008 年猪价大幅上涨。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迅速蔓延,能繁母猪存栏骤降至 1900 万头,创下近 20 年最低纪录,猪价随之大幅波动。在政策方面,2014 年环保禁养政策出台,淘汰了 500 万头以下散户超 30%,改变了生猪产能结构。2021 年 “双碳” 目标下,规模化养殖用地审批趋严,影响了养猪企业的产能增长。历史经验表明,这些重大外部冲击往往使周期拐点提前 6 - 12 个月出现。

(三)产能密码:能繁母猪存栏的 “蝴蝶效应”

能繁母猪存栏量与 10 个月后的生猪价格呈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 - 0.75。2024 年 4 月,能繁母猪存栏 3986 万头出现拐点,预示着 2025 年春节后生猪供应将进入过剩期。数据显示,每 1% 的能繁母猪去化,对应 6 个月后生猪价格 0.8 - 1.2 元 / 公斤的波动。2023 年,行业因盈利驱动而扩张,2024 年二季度存栏量较合理区间(3900 万头)高出 3.2%,为当前价格下行埋下隐患。

二、猪周期的现实变奏:规模化时代的新特征

(一)产业结构:从 “散户主导” 到 “集团博弈”

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散养户市场份额下降,规模化养殖企业迅速崛起。自 2018 年以来,散养户大量退出市场,而 TOP20 集团企业的市场份额从 2018 年的 15% 上升至 2024 年的 35% 。以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构建了 “自育 - 自繁 - 自养” 的全产业链模式。牧原股份单场平均存栏量高达 50 万头,PSY 达到 28 头,相比散户高出 40% ,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疫病防控等方面具有优势。然而,规模化养殖也带来了新问题,市场行情较好时企业纷纷扩大产能,2024 年上半年 18 家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增长 27%,市场供过于求时易导致价格下跌。

(二)市场行为:从 “经验决策” 到 “数据博弈”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市场成熟,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行为发生深刻转变,养殖主体利用多种数据指导生产,密切关注期货价格、能繁母猪存栏量等 20 余项数据,以预测市场走势,产能调整周期从过去的 12 个月缩短至 6 个月。2023 年二育行为集中爆发,导致标猪均价较正常周期提前 3 个月见顶,市场价格异常波动。2024 年 4 月猪价反弹,散户大量补栏,补栏量激增 40%,但市场供过于求情况加剧,延长了周期底部持续时间,反映出部分养殖户仍受传统思维束缚。

(三)政策调控:从 “事后干预” 到 “精准预判”

为保障生猪市场稳定供应,政府政策调控不断升级。2021 年,《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出台,建立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的 “五色预警” 机制,将 3900 万头设定为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超过 4100 万头触发 “红色预警”,低于 3700 万头启动收储。2024 年三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35 万头,处于 “黄色预警” 区间,政策引导重点从 “去产能” 转向 “调结构”,要求龙头企业淘汰低效母猪 15% 以上,以实现产能合理调整,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山东养猪业如何走出转型深水区?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