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2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出栏量与胴体重双重拖累了产量。出栏量减少直接导致总产量下降,同时肉羊平均胴体重未出现显著提升。以河北省为例,育肥羊出栏体重维持在 60 公斤左右,屠宰率约 45%,产肉效率未实现突破。规模化牧场虽在品种改良上有所投入,但效果尚未完全显现。这如同一个工厂,原材料减少且生产效率未提升,产品产量自然难以提高。 屠宰加工环节产能过剩也是一个问题。中小屠宰企业受进口羊肉冲击严重,2025 年上半年进口冷鲜羊肉价格 27.04 元 / 公斤,较国内活羊价格低 3.75 元 / 公斤,导致部分企业限产或转型。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短期产能利用率不足加剧了产量收缩。当市场上出现更便宜的进口羊肉,消费者自然更倾向于购买进口羊肉,这使得国内中小屠宰企业订单减少,只能被迫限产或转型。 疫病防控压力也持续存在。2025 年春季部分地区爆发小反刍兽疫,虽未形成大规模流行,但导致局部地区出栏节奏紊乱。防疫成本增加进一步压缩了养殖利润空间,部分养殖户选择提前出栏以规避风险。一旦有疫病发生,养殖户不仅要担忧羊的健康,还要承担额外的防疫成本,为减少损失,只能提前出栏。 屠宰企业的寒冬 在进口羊肉的冲击下,中小屠宰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进口羊肉价格优势显著,使得国内中小屠宰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减少产能,甚至有些企业因无法承受亏损而选择倒闭。 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头部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逐渐稳固,但短期内,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这是因为在整合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还未完全发挥出来,导致部分产能闲置。这就像一支新组建的球队,球员之间需要时间磨合,才能发挥出最佳战斗力。 消费端:需求稳定,进口为何激增? 国内供需缺口的隐忧 从消费端来看,国内羊肉的需求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态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羊肉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需求逐渐增加。然而,国内羊肉产量的下降,使得供需缺口逐渐显现。 2025 年上半年国内羊肉产量 210 万吨,同比减少 10 万吨,而全年消费量预计突破 600 万吨,供需缺口约 50 万吨。这个缺口的存在,为进口羊肉提供了市场空间。在一些大城市的超市里,进口羊肉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产品,从羊肉卷到羊排,种类丰富。在餐饮市场,尤其是一些主打羊肉的餐厅,进口羊肉也逐渐成为重要的食材来源。 进口羊肉在餐饮、加工领域的渗透率正在不断提升。在餐饮行业,许多火锅店、烧烤店都开始使用进口羊肉,因为其价格相对较低,能够降低成本。一些加工企业也会采购进口羊肉来生产预制菜、休闲零食等产品。例如市场上常见的一些羊肉干、羊肉罐头等,不少都是用进口羊肉制作的。 进口羊肉的价格优势 进口羊肉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价格优势是一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羊肉出口国,由于其独特的养殖环境和先进的养殖技术,使得羊肉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中澳自贸协定将羊肉进口关税从 2015 年的 12%-23% 降至 2025 年的 3.8%,2026 年将实现零关税。这一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放大了进口羊肉的价格优势。2025 年 5 月进口羊肉均价 26.87 元 / 公斤,较国内羊肉价格低 32.4% 。如此大的价格差距,使得消费者在购买羊肉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进口羊肉。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进口羊肉的销量一直名列前茅。因为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品质不错的羊肉。对于一些餐饮企业和加工企业来说,选择进口羊肉能够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利润空间。这也导致了国内市场上,进口羊肉的份额不断扩大,对国内羊肉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
上一篇:中国养羊业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征途
下一篇:肉牛养殖节本增效2个典型案例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