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2023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时间:2023-02-1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曹兵海、李俊雅 - 小 + 大

1、2022年肉牛牦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基本特点

“小群体大规模”仍是我国肉牛牦牛产业的主体生产方式,是我国牛肉供应链稳定和安全的基础,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基本模式。本年度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在牛肉进口量继续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存栏头数、国产牛肉价格和产量的增势趋于平缓。原因有三:一是在产业链前端,点、线、面上成本上涨与系统性、结构性成本叠加,抬高了入行、生产及经营门槛;二是在产业链后端,国产牛肉受到了进口牛肉量价两方面的挤压;三是“疫情”影响了生产、流通和消费。

第二,与母牛提质增栏成为强化产业基础的着力点同步,未能充分发挥繁育效能而被育肥肉用的母牛数量明显增加。原因有三:一是牛肉的消费量增速大于产量增速;二是长周期和显著增加的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三是“比较效益”增选了一条产肉捷径。

第三,市场表明了“增产”、“增效”、“提质”、“多元化”四个明显的刚性需求,同时用较为稳定的牛肉价格释放了“开源节流、节本降本”信号。理由有三:一是线上线下的(活牛、牛肉)流通效率、产品的预制化率以及“餐桌与肉案(加工厂、户)”的直联率明显提高;二是活牛以品种、品质、载肉量(率)论价成为行业共识;三是进口牛肉量进一步增加。

第四,生产经营必须遵循低成本的铁律,唤起对“逐水草而居”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草追牛”与“牛追草”的朴素比喻,成为判断各种规划、投资与资源配置合理性以及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的简明尺度。“就地、就近、就便”的低成本原则,在各种规划、各类经营以及物料生产和管理上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实践响应。

1.2. 产区变化

肉牛和牦牛各产区在母牛保有量与屠宰出栏量上继续保持增势。本年度呈现以下变化或视点:

第一,肉牛和牦牛的“母牛产业”是以“时间、空间、廉价资源和释放母性本能”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前提的、具有独特属性的兼营产业。不同于逐步进入专业化(半工业甚至工业化)生产的育肥和屠宰加工两个生产环节,母牛产业的资本化和专业化发展模式及其适配的技术模式有待进一步发育。

第二,实践证明,母牛保有量大、保有规模与本地资源的适配度高、且能持续向产区外提供犊牛的低成本产区或区域,具有强力的产业发展底气和产业抗逆优势,还具有吸纳从业人口(场、企、户数)多、关联的产业集群溢价效应和品牌效应大以及孕育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的深厚底蕴和潜力。

第三,各产区普遍在关键节点继续科学发展的同时,创新施行“头痛医脚”和“顺势而为”的哲学发展策略,即对母牛产业输入提质增栏动力、聚焦助力牛肉加工产业给予母牛产业发展后劲、广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开拓消费市场以提升产业整体收益和品牌效应,从而顺势诱导草料产供链和育肥节点向“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够用、系统性节本降本、结构性协调增效”方向转型升级。

这种从市场需求向产业前端“倒推车”式的求索与推动策略,尊重经济规则和规模与资源的适配性,一定程度降低了发展中的盲目性和试错率。

第四,以主营或兼营活牛周转为营利动力的主体,除了提升周转效率之外,还明显提高了诚信、安全、技术等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的母牛周转企业,还新增了“卖母收犊”、“卖母牛、保贷款、收犊牛”、“以犊换母”、“签订活牛供销合同,配套全程技术服务”等新方式,拓展延伸了产业链,强化了经营内容和服务功能。

还有更具实力和战略穿透力的母牛养殖连带育肥(场、户)企业,针对牛肉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凭借拥有“子宫”和品种资源的“有根能变”优势,在化资源优势为市场强势的方向上延伸产业链和强化价值链,开始研发或创制排他性商用品种及其牛肉商品新类型。

上一篇:2023年牛肉行业发展趋势

下一篇:从行为学角度思考奶牛福利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