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非洲猪瘟疫情下不同批次化生产的对比及总结

时间:2022-04-01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王海峰,白天等 - 小 + 大

以确定的断奶时间间隔,集中断奶(分娩)确定的母猪数量,这样的生产模式叫批次化生产。简而言之,即根据场内母猪的群体规模、配怀栏位以及产房产床数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处理使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分娩、同期转出,这样可以使养猪工作流程更具有计划性,而且能保证全进全出式管理,减少疾病水平传播风险。种猪批次化生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批次化生产技术方案,但3周批、4周批、5周批等大批次生产模式仅在规模较小(基础母猪存栏<1000头)的猪场应用。国内的养殖模式在品系、规模、成本、人效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以往的批次化模式进行优化改进,以适应国内的种猪生产。

批次化生产模式的选择

1.1  生产周期分析

表1 为主流批次化模式生产周期明细表。

由表1可以看出,4周批繁殖周期、产房周转时长较短,生产效率较高,但仔猪哺乳时长较短,会影响下游饲养管理,同时洗消静置猪舍时长偏短,不利于疾病防控。18d批和36d批繁殖周期、产房周转时长以及产房年周转次数偏低,生产效率低于单周批和4周批,但仔猪哺乳时长较长,空栏洗消时长适中,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静置消毒,方便做疾病的净化工作。

1.2  栏位要求与利用

以某场2500头母猪标准线进行批次化栏位测算,单周批、4周批、18d批以及36d批测算如表2。

上一篇:猪伪狂犬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下一篇: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申请要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