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我国当前非洲猪瘟低毒力自然变异毒株整体情况

时间:2021-02-25    点击: 次    来源:猪相关    作者:火星 - 小 + 大

导语:军兽研的一篇关于发现一个非洲猪瘟自然变异弱毒株的文章引发行业关注和讨论,国外一些研究指出,在非洲猪瘟地方性流行的地区,CD2v对应位置的变异导致的非红细胞吸附(non-HAD)类自然低毒力变异是常见现象,今天看到哈兽研发表的最新文章,对我国当前的低毒力变异毒株的情况进行了更详实的介绍,在最新发现的22个变异株中,有11个是低毒力毒株。


非洲猪瘟在我国流行了已有两年多,也即进行了两年多的进化,关于病毒在长期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生物学属性的变化,目前尚未有明确信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昨天发布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上的最新文章,给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在2020年6月到12月间,该所科研人员对中国7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湖北)进行了非洲猪瘟病毒监测,总共分离出22株病毒,均为基因II型,与我国最早发现的毒株Pig/HLJ/2018 (HLJ/18)相比,都存在不同形式的变异。其中11株病毒在EP402R基因(编码CD2v蛋白)上有不同形式的变异或缺失,并且表现非红细胞吸附(non-HAD)。

科研人员对其中四个变异毒株进行了毒力测试,其中两个红细胞吸附毒株(HAD)表现与HLJ/18相似的强毒力。

两株非红细胞吸附(non-HAD)病毒的毒力更低,但具有高度传播性。高剂量感染时导致部分死亡并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疾病,而低剂量感染导致非致死、亚急性或慢性疾病和持续感染。

在使用一株非红细胞吸附病毒进行的攻毒实验中,高剂量感染时(10^6 TCID50),4头猪中:2头在接种后的10天开始发烧,接种后15天发展出包括关节炎、气肿、皮肤坏死和沉郁等疾病症状,分别在接种后16天和24天死亡;一头猪在第13天发烧,第18天表现疾病症状,第23天死亡;一头猪第22天发烧,在28天的观察期中保持存活。

低剂量(10^3 TCID50)感染时,4头猪中:一头猪17天开始发烧,18天表现症状;一头猪仅在9-12天之间发烧。所有四头猪都在28天观察期中保持存活。

使用qPCR对实验猪样品进行DNA检测时,可检出时间为,高剂量感染的猪中:口腔拭子在第4-6天,直肠拭子第10天,血液第3-5天;低剂量感染的猪种,口腔拭子8-10天,直肠拭子10-12天,血液5-7天。

为了验证非红细胞吸附病毒的传播性,在高剂量感染组中同时放入了另外两头猪,两头猪分别在接触后的第6和12天在口腔拭子中可以检出病毒DNA。两头接触猪在28天观察期内没有表现明显症状。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目前没有非洲猪瘟商业疫苗或治疗药物,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主要依靠快速诊断加淘汰的策略。新出现的低毒力毒株由于病程延迟、症状轻缓,不易被发现,且持续通过口腔和直肠排毒,因此会给非洲猪瘟病毒防控带来新的困难。并表示,需要对该所开发的安全有效的7基因缺失疫苗对低毒力毒株的抵抗效果进行尽快的评估。


上一篇:一例成功“拔牙”复养后的反思

下一篇:仇华吉:如何应对非洲猪瘟“野疫苗毒”?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