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非洲猪瘟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时间:2020-03-07    点击: 次    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作者:刘玄福,向海鹏 - 小 + 大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猪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ASF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发病地养猪业的发展。在我国居民食谱中,猪肉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求,需扩大生猪饲养量。但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首次在我国出现至今[1],已有多个省市发生疫情,对我国生猪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充分分析该病流行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ASF临床表现

  猪感染ASFV后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局部皮肤(颈部、耳后、四肢和腹部)有出血点、发绀。剖检可见:皮下出血和多器官出血肿大,其中脾脏病变最为典型,体积增大2~3倍,质地易脆,呈暗红色或黑色。猪感染最急性型ASF后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倒地死亡。

  2  ASF流行原因分析

  ASF传入中国前,我国已将其列为重点监控的外来动物疫病。当该病在我国首次出现后,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各种防控措施,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并未能完全遏制它的蔓延,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ASFV对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

  ASFV在环境中较稳定,能长时间存活并具感染力。该病毒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较低,在pH为4~10的环境中可长时间稳定存活[2];在4 ℃的血液中可存活1年以上[3],即使在室温下置于腐败的血液中,ASFV也能被分离到。ASFV在加工的猪肉制品(如腌制肉等)中仍可存活,并随猪肉制品流通而导致病毒扩散。

  2.2 ASFV传播途径多样化

  非洲猪瘟病毒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家猪、野猪和软蜱)。在ASF流行地区,ASFV有三种循环方式:一是家猪与家猪之间,二是家猪、软蜱与野猪之间,三是家猪与软蜱之间[4]。野猪活动范围广,且死后尸体被其他动物分食,易造成ASFV散播;软蜱生命周期较长,作为中间宿主,ASFV能长时间寄存在其体内且具有感染力。野猪和软蜱作为ASFV携带者,很难被发现,致使某些地区存在潜在威胁。

  ASFV的另一种传播方式为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饲料、泔水、精液和垫草等)。部分来自疫区受到ASFV污染的饲料被健康猪摄入后会引发ASFV感染;泔水作为饲料也可导致猪群发病,泔水多来自学校食堂或餐馆,其清洗猪肉后的水中可能含有病毒;未经严格检疫的精液若携带ASFV将通过输精使母猪感染。

  2.3 非法生猪贸易与冻肉走私

  生猪贸易是我国养殖业的经济支柱之一,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在ASF传入我国后,全国各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避免流行范围扩大,多地禁止生猪跨省市调运。生猪调运受限直接导致部分地区生猪价格上涨,不法商贩为从中牟利进行非法生猪运输和冻肉走私。非法调运的生猪和走私的冻肉有可能含有ASFV,这样会造成该病毒的长距离传播。

  3  ASF防控策略探讨

  ASF目前无疫苗可预防,也不能进行治疗,一旦发生必须全群扑杀,这样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ASF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其进行防控。

  3.1 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生物安全在猪场防控ASF上至关重要。规模猪场可组织有经验的生物安全专家对场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照本场实际情况寻找问题,及时排除隐患。

  规模猪场和核心种猪场周围环境较为复杂,存在大规模感染疫病的风险。在核心种猪场及规模猪场附近,兽医主管部门应对生物安全水平低的小型猪场和散养户进行清理,妥善安置周边屠宰场和活猪交易市场。

  各地政府部门可在生猪运输通道的省界和出口以及一些生猪养殖集中区域设置洗消中心,并在洗消中心安装监控,以评估消毒效果,这样能有效避免病毒跨省跨区域传播。

上一篇: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文字)

下一篇:邵国青:猪场复养要考虑哪些深层次因素?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