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2015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时间:2015-03-2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 2014年肉牛牦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基本特点
    散户散养仍是主体。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场户增速动力不足,牛肉减产。牛源不足和土地、用工、环保及饲料的成本上涨等因素加剧牛价上涨,异地育肥规模快速萎缩,屠宰产能过剩。活牛与牛肉间微小的价格差以及犊牛、架子牛与育肥牛的价格倒挂,致使产业仍处微利状态。预测年末存栏不足600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不足2000万头,牛肉减产约20万吨。牦牛存栏约1900万头,肉产量约33万吨。产业转型处于迷茫、混乱期。
    牛肉需求强劲,呈全民、常态、年轻化趋势。活牛和牛肉进口量剧增,走私进口严重。
    由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和围栏育肥模式迅速普及,“规模化母牛养殖”成为规模场企的沉重负担。半农半牧区和南方的肉牛产业持续加速发力。投融资机构和非涉农企业加速涉足肉牛产业。
  1.2 产区变化
  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东北和西部的农区及南方省区继续向母牛养殖及育肥主产区转变。半农半牧区和南方产区的屠宰加工能力迅速上升。中原农区向技术质量型、全产业链型缓慢转型。“活牛不出省、牛肉天下行”产业模式已成主流。
  1.3 效益与安全
  产业整体净收益无明显提高。规模场户的增加仍不能抑制散户退出造成的产业萎缩。碎片化的与肉牛和牛肉产业相关的各类政策及措施,流于形式的疫病防控体系,隔离的种养二元结构,以及片面追求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渐成提高产业效益的瓶颈。走私进口、私屠滥宰、弑母杀青严重动摇了产业基础。疫病扑杀补偿金不抵养殖成本,活牛和牛肉注水与伪劣牛肉的流通是病害和食品安全的隐患。
    1.4“适度规模”概念逐步明确
    肉牛产业的“适度规模”是动态概念,不论存栏还是屠宰加工能力,在我国不存在具体的头数标准和指标,是指在经济纯收益能支撑企业(场户)可持续经营的条件下,生产(产量)与市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土地的承载与消纳能力之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最低规模。
  1.5 产业技术
    农副产物饲料化,地方黄牛高附加值化,牦牛放牧加补饲及规模化育肥,牦牛屠宰与分割加工等技术的研发、示范力度加大并初见产业成效。全价混合日粮调制技术和生产工艺及场舍环控技术贡献度随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继续上升。技术推广成本高于收益、推广体系和机制不完善及规模化程度低仍是技术普及的瓶颈。
  1.6 产业政策
    在15省实施“基础母牛扩群补贴”,在南方10省以发展草地畜牧业为题实施“畜牧发展扶持资金”。对澳大利亚开放100万头活牛市场。《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改良计划”)仍无具体实施措施出台,适合国情的农牧结合模式尚待系列政策配套引领,地方政府普遍加大母牛养殖的扶持力度。

上一篇:高鸿宾:民族奶业仍未走出“三鹿阴影”

下一篇:2015年中国羊产业形势分析及发展预测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