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众领域,水产、反刍动物养殖市场正悄然崛起,成为兽药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2024 年,肉羊、肉牛养殖用药成本逆势增长 8%,背后是人们对牛羊肉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消费升级,高品质的牛羊肉市场需求旺盛,养殖企业为提高养殖效益,对兽药的投入也相应增加。在水产养殖领域,随着渔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水产专用兽药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针对鱼类常见的烂鳃病、肠炎病等,研发高效、安全的水产兽药,将在该领域抢占先机。 (二)价值重构:从 “卖产品” 到 “卖服务” 的模式升级 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大型兽药企业正积极寻求从传统的产品供应商向 “动保综合服务商” 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以瑞普生物为例,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 2023 年的战略转型成效显著,服务收入占比成功提升至 25%,毛利率高达 45%,远高于传统产品销售的毛利率 。瑞普生物搭建了专业的疫病检测实验室,为养殖企业提供精准的疫病诊断服务,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畜禽的疾病类型和病原体,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组建了由资深养殖专家组成的咨询团队,深入养殖一线,为养殖户提供个性化的养殖管理方案。从养殖场的选址、布局,到饲料的搭配、养殖密度的控制,再到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全方位为养殖户提供专业指导。 这种 “产品 + 服务” 的一体化模式,不仅增强了客户的粘性,更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于养殖企业来说,购买的不仅仅是兽药产品,更是一整套的养殖解决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对于兽药企业而言,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研发和服务内容,实现与客户的互利共赢。 (三)全球化突围:借 “一带一路” 开拓新兴市场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走出去” 成为兽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战略选择。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由于养殖规模化率不足 40%,正处于养殖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兽药市场潜力巨大,年增速高达 15%,成为全球兽药企业竞相角逐的重要市场。 中牧股份、普莱柯等国内兽药龙头企业,已率先在越南、埃及等国家建立合资厂,开启全球化布局的征程。在越南,中牧股份与当地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优势,生产适合当地养殖环境和需求的兽药产品。越南的养殖业以家禽和生猪养殖为主,中牧股份针对当地常见的疫病,研发和生产了一系列高效、安全的兽药,迅速打开了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和关税壁垒,还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政策法规和市场需求,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兽药企业不仅能够规避国内产能过剩的风险,还能在全球市场中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十年周期已至,兽药企业如何穿越 “死亡谷”? 在人口结构变化与养殖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兽药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节点,“深度去产能” 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未来 10 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加速聚集,预计 30% 的中小企业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面临淘汰。 对于渴望在浪潮中存活下来的企业而言,必须主动采取行动,在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全球化布局中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开发新型绿色兽药,满足市场对高效、低毒、环保产品的需求,是企业在技术层面的必由之路;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向提供全方位的养殖服务,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养殖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信任的关键;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借助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东风,在新兴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也将为企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场行业变革,既是一场残酷的 “淘汰赛”,也是一次重构产业价值的 “重生机遇”。对于从业者而言,唯有摒弃传统思维,主动拥抱变化,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核心,才能在养殖业的 “后增长时代” 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从 “量的扩张” 到 “质的提升” 的跨越,在新的市场格局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
上一篇:多种思路与方法破解兽药内卷难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