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解析发展绿色低碳畜牧业的方法和路径

日期:08-04 作者:王军 尹双双- 小 + 大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占农业非二氧化碳排放的80%以上,其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分别来源于动物消化过程和粪污管理环节。面对资源消耗加剧与环境压力的双重挑战,发展绿色低碳畜牧业成为必然选择。本文从提升环保意识、推进技术革新、优化资源利用、完善政策支持4个方面,系统探讨了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法,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温室气体减排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我国提出的“双碳”战略不仅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响应,也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内在需求。作为农业的重要支柱,畜牧业在保障肉蛋奶供给的同时又带来了较高的碳排放,这主要来自于反刍动物的消化发酵、畜禽粪污不规范处理以及饲料生产加工中的能源消耗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1年报告,全球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占人为排放碳排放总量的14.5%,其中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二氧化碳(CO2)分别占比约50%、30%和20%。面对这些挑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畜牧业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生态效益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从意识教育、技术升级、资源循环和制度保障4个维度,详细分析发展绿色低碳畜牧业的策略和实践路径,为行业转型提供全面指导。

一、绿色低碳畜牧业的背景与现状

绿色低碳畜牧业是指在保障畜产品供应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创新的生产技术及高效的资源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养殖模式。其特征包括:①低排放:通过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优化,降低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②高效率:采用标准化管理和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③可持续性:强调生态循环,如“种养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畜牧业的碳排放来源复杂,既包括直接排放,也涵盖间接排放。直接排放主要来自动物呼吸、动物胃肠道发酵、粪污处理等。间接排放主要来自饲料生产加工、设备设施能源消耗、动物产品加工及运输等,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6.67亿吨,其中仅畜牧业排放量占比就达到了35.4%。

畜牧业碳排放的源头及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草场草地规划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无序养殖和草场草地利用过度;畜禽厩舍选址不科学、建设不合理、规模养殖非标准化等造成的材料浪费;药品不合理使用,如人药兽用、营养问题采用兽药加以治疗、超剂量使用药品、兽药饲料添加剂乱用、饲料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等;在饲养过程中的非疫病死亡、检疫出的有毒有害畜禽及其产品以及加工生产过程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等现象;动物防疫过程中针头、棉球、药瓶及残留物品等废弃物污染物品,如果处理不彻底所造成的危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形式简单、方法单一,粪肥还田利用率偏低等现象;畜禽养殖废水的资源利用和再生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开发利用不足等。

二、发展绿色低碳畜牧业的方法与路径

(一)强化低碳生产与污染防治意识

1)开展多层次宣传教育。提升从业者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是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政府可联合科研院所和媒体,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宣传教育。一是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完善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例如,利用自媒体短视频平台发布绿色生产技术教程,吸引年轻养殖户关注。二是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畜禽种类的生产经营养殖主体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内容涵盖饲料配方优化、粪污处理和清洁能源使用,努力把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变成为行业从业者的自觉行为,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行业氛围。三是通过树典型、立标杆,评选“低碳养殖标兵”。对入选“低碳养殖标兵”的企业和农户提供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支持,为标兵企业提供技术培训、设备改造补贴等,形成积极的行业竞争氛围。

上一篇:中国畜牧业:在挑战中破局 于变革中新生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