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7月15-16日,“和康源杯·第三届(2025)水禽产业五岳论坛暨山东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泰安召开。其中,瑞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承办的会前会《瑞普杯·肉鸭健康养殖升级创新论坛暨全省肉鸭高效养殖技术培训》上,专家们通过专题报告与对话形式,针对养殖痛点提出有效对策。现将禽高创(山东)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毅博士报告主要观点与业界分享。 禽高创(山东)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毅博士在主题报告中强调,在商品肉禽实际生产过程中,肉鸡大量的经验被直接复制或借鉴到肉鸭养殖中,这一过程忽视了二者本质差异。结合过去二十年的实践经历,许博士认为当前肉鸭商品养殖的所有管理操作可能都存在巨大的偏差,这生动体现了“鸡同鸭讲”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鸡同鸭讲”这一成语可能来自粤语地区俗语“鸡同鸭讲,眼碌碌”,是形容鸡鸭对话时眼神迷茫、互不理解的状态。如果究其故事原型,可以追溯至古代寓言:鸡与鸭争论声音优劣,鸡“咯咯”叫,鸭“嘎嘎”叫,因生理构造差异无法互相理解,最终不欢而散。此类故事虽非文献明确记载,但符合成语的逻辑内核。 在家禽养殖产业过去二十年快速发展过程中,肉鸭和肉鸡都被当做产出白肉的禽类,虽然商品肉鸭养殖大量复制和借鉴了肉鸡的经验,当前的产业实践中越来越明显地看到肉鸭和肉鸡的巨大本质差距,这种巨大差距必然像鸡鸭叫声的差异一样,体现在后续的商品养殖管理操作上。正视并理解肉鸭和肉鸡的本质差异,肉鸭产业的技术研发走有独立自主特色的技术路径,这也是未来肉鸭产业技术升级的必由之路。 养殖是当下,食品是未来,技术创新是通途 食品是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养殖是当前效率空间最大的业务板块,技术创新是从当下过渡到未来的最大抓手。 作为报告人,许博士尝试通过“鸡同鸭讲”这个专题报告来详细展开肉鸡和肉鸭的巨大差异,以引导产业正视并理解肉鸭和肉鸡的巨大差异,从而能提出真正解决肉鸭产业痛点的具体办法。 肉鸡产量过去十年时间从40+亿只增长了一倍以上,而肉鸭产量始终在35亿只上下波动,同时鸭肉的综合售价始终比鸡肉的综合售价低2000-3000元/吨。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肉鸭与肉鸡的量价对比表明,肉鸭和肉鸡的消费渠道和途径具有巨大的差距,必须正视这种差异才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于产业发展路径的认知,在报告中,许博士也提及,自身也经历了坚信、怀疑到反思的过程。十年前的行业交流时,他坚信肉鸭的产业发展路径会复制肉鸡的发展路径,走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以发挥效率优势的模式,但是在随后笼养肉鸭技术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怀疑这种路径的正确性,当充分意识到肉鸡和肉鸭存在本质差异的时候,才发现当前几乎所有的产业技术和操作都是简单复制肉鸡的,因此都给肉鸭产业的顺利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因此,中国肉鸭产业的发展必须快速调整产业技术研发的基础逻辑,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技术研发和应用之路。 从通俗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到肉鸭和肉鸡巨大的差异: 鸭肉是红肉而鸡肉是白肉。禽肉通常被认为是白肉,但是从外观上鸭肉更偏向红肉,鸡肉更接近白肉,这反映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种的进化特性。肉鸭的祖先离野鸭子更近,鸭子飞行的能力更强,因此飞行所需的耗氧量较大,因此血红蛋白以及肌肉中红肌的比例就会远远高于肉鸡,肌肉就会呈现鲜红的颜色。 鸭子是横着眨眼睛,肉鸡是竖着眨眼睛。鸭子是水禽而肉鸡则可以被视为旱禽,水禽需要在水里抓鱼,但不能闭着眼睛抓,因此衍生出半透明的横眼睑来隔绝水并且透视,这也决定了肉鸭眼球的生理结构和肉鸡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也反映出鸡鸭对光线的敏感度差异极大。 如果前者决定了二者在营养需求和代谢需求的巨大差异,后者也表明了二者在饲养管理操作上的巨大鸿沟,但从现实的实际操作来看,不论是饲料营养设定还是饲养管理,肉鸡和肉鸭的产业操作差异相对极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