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篇

政策调控下的生猪产业新局

日期:07-28 作者:豆包- 小 + 大

为加强育种工作,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加大对育种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育种攻关,突破关键育种技术瓶颈。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种猪遗传改良、基因编辑等领域研究。加强对育种企业的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对育种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帮助企业扩大育种规模,提高育种水平。同时,加强种猪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种猪质量评价体系,确保种猪质量可靠,推动育种工作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四)查过程

加强生产过程监管是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监管涵盖从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到销售的全过程。在养殖环节,监管部门严格要求养殖场规范使用饲料、兽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添加剂,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检测,确保生猪健康生长。在运输环节,要求运输车辆符合卫生防疫标准,对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防止生猪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发生疫病传播。在屠宰环节,严格执行定点屠宰制度,加强对屠宰企业的监管,确保屠宰过程符合卫生标准,肉品品质检验合格。

加强生产过程监管旨在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通过严格监管措施,可有效减少疫病传播风险,防止问题猪肉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监管过程中还可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生猪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五)节约粮食

养殖业是粮食消耗的重要领域,推进养殖业节粮行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饲料粮需求日益增加,给粮食供应带来一定压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是节粮行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合成氨基酸,降低豆粕等蛋白原料用量,在保证生猪生长性能的前提下,减少粮食消耗。研究表明,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可减少豆粕等饲料粮用量 2000 万吨。

除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节粮。开发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糟渣等进行饲料化处理,既减少粮食消耗,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优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因养殖过程中的浪费而造成的粮食消耗。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其节粮意识和养殖技术水平,引导其科学养殖,合理使用饲料。

(六)支持公司 + 农户

“公司 + 农户” 模式在生猪养殖中具有诸多优势。对于公司而言,该模式可充分利用农户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扩大养殖规模;对于农户来说,可借助公司的技术、资金和市场渠道,降低养殖风险,增加收入。公司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养殖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农户按照公司标准进行养殖,最后将育肥猪销售给公司,实现互利共赢。

为支持 “公司 + 农户” 模式发展,政府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供财政补贴,对参与 “公司 + 农户” 模式的公司和农户给予一定补贴,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其中。加强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为公司和农户提供信贷服务,解决其在养殖过程中的资金难题。还可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其养殖水平,确保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四、政策调控的成效与展望

(一)短期成效显著

在政策调控作用下,生猪市场短期内已取得显著成效。从供给端看,出栏均重下降与中大猪存栏减少直接缓解了供给压力。2024 年春节后,出栏均重曾快速攀升,但在 5 月底政策发力后持续回落。据相关数据显示,6 月 19 日当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重为 123.78 公斤,较上周下调 0.18 公斤,环比微降 0.15%,降至 3 个月低点。6 月份全国 5 月龄以上中大猪存栏量环比下降 0.8%,预示着 7 - 8 月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政策调控在短期内有效减少了生猪供给量,缓解了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

上一篇:养猪业新周期下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生猪产业从保供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