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养业篇

中国鸽业在规模化浪潮中破浪前行

日期:07-23 作者:豆包- 小 + 大

规模化提速,格局重塑

在政策利好环境下,中国鸽业正稳步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过去,鸽业以小散养殖模式为主,产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强大市场竞争力。如今,在国家持续政策激励下,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存栏 1 万对以上规模的养鸽企业种鸽存栏量已占全国总量的 20%-40%,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按种鸽存栏规模划分,1000 对以下为小规模养殖,这类养殖户多以家庭副业形式存在,利用自有小院或闲置房屋进行养殖,养殖设施相对简陋,主要依靠经验养殖。虽灵活性高,但抗风险能力较弱。1000-5000 对为中等规模养殖,已具备一定专业化水平,开始注重养殖技术与管理,部分引入自动化设备,在区域市场具备一定影响力。5000 对以上为大规模养殖,这些大型企业是行业的领军者,拥有先进养殖技术、完善管理体系和强大市场开拓能力,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拥有话语权,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尽管大型企业占比不断提升,但中小养殖户仍是当前生产的主体,支撑着行业发展。中小养殖户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传承养殖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中小养殖户与大型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小养殖户为大型企业提供丰富原材料和稳定市场基础,大型企业为中小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与销售渠道,带动其共同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建立的鸽业监测体系,对行业动态进行有效跟踪。协会重点监测 30 余家规模化企业,这些企业种鸽存栏量从 1 万对到 80 万对不等,覆盖不同规模层级,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具有代表性。通过 “月报” 制度,协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形成月度分析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通过 “年报” 制度,将年度监测数据汇总整理,汇编成《中国禽业发展报告》,为行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支持。

湖北贝迪鸽业、福建集盛鸽业等企业积极响应协会号召,定期上报数据,助力监测网络的完善。这些企业深知,数据是了解市场、把握行业趋势的关键,只有依靠准确数据,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在协会引领下,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主动参与监测体系,共同推动鸽业健康发展。

产能与市场,跌宕起伏

近年来,鸽业产能持续扩张。2024 年,全国种鸽存栏量大幅增长至 5497 万对,同比增长 10%,创历史新高。2025 年上半年,增长态势延续,同比增幅达 11%,其中 2 月增长尤为显著。然而,3-6 月进入震荡调整期。

产能提升的同时,种鸽市场出现 “量增价减” 的结构性变化。随着养鸽企业增多,种鸽供应量大幅增加,前期补栏过度导致市场短期内达到阶段性饱和,种鸽综合价格持续下降,市场进入供需再平衡的调整阶段。

乳鸽市场同样面临规模扩张与利润承压的双重挑战。2024 年,全国乳鸽出栏量首次突破 8 亿只,达到 8.04 亿只,同比增长 12.3%。2025 年上半年,供应量同比增幅近 15%,维持高位运行态势。但价格持续下行,2024 年商品乳鸽平均售价同比下降 2.4%,全年呈 “高开低走” 态势。2025 年上半年价格下滑趋势加剧,4-6 月连续下降,6 月销售价降至 16.82 元 / 只,创近三年新低。

利润空间压缩明显。2025 年上半年,单只乳鸽平均利润仅 1.97 元,监测企业毛利率降至 14%,亏损面达 20%。尽管成本同步下降 7%,但供需失衡与消费疲软的叠加影响,对乳鸽养殖效益造成较大压力。

鸽蛋市场也受到市场波动影响。2024 年,蛋鸽存栏量增长 15% 至 250 万对,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鲜鸽蛋、光鸽蛋价格均下降,2025 年上半年降幅进一步扩大至 14% 和 16.7%,市场供过于求,供需平衡成为蛋鸽养殖的关键问题。

消费变局,危中有机

当前,鸽业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宏观经济形势波动引发消费降级,消费者对非必需消费品的鸽类产品需求受到抑制。八项规定的深入实施,使高档餐饮消费频次大幅减少,传统商务宴请场景中颇受青睐的鸽子消费明显萎缩,给鸽业市场带来较大冲击。

上一篇:2024年中国兔产业发展情况和2025年展望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