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挑选与管理直接影响猪场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益。优质的后备母猪不仅能提高产仔数、降低淘汰率,还能延长生产寿命,减少养殖成本。本文将系统介绍后备母猪的挑选标准、管理流程及常见误区,帮助养殖户建立科学的培育体系。 一、后备母猪的挑选标准 1.品种选择 纯种母猪(如长白、大白、杜洛克)适合核心育种场,遗传性能稳定。 二元杂交母猪(如长大或大长)适合商品场,兼具高产仔数和良好母性。 避免近亲繁殖,系谱记录清晰,三代内无遗传缺陷。 2.体型与结构评估 四肢健壮:蹄趾均匀,无蹄裂、关节炎或X/O型腿。 背腰平直:脊柱无凹陷或驼背,后躯宽大(利于产道扩张)。 有效乳头数:至少7对以上,排列均匀,无内陷或闭锁乳头。 3.生殖系统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大小适中,无畸形或炎症。 初情期记录:理想初情期在160-210日龄,过早或过晚均可能影响繁殖性能。 B超检测:评估卵巢活性,排除子宫蓄脓等潜在问题。 4.健康与免疫状态 无重大疫病史: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等。 抗体检测合格:确保疫苗免疫效果(如圆环、支原体)。 无皮肤病或寄生虫:如疥螨、虱子等。 二、后备母猪的科学管理流程 1.隔离与适应期(引进后1-4周) 隔离观察:新引进母猪需单独饲养30天,监测健康状况。 逐步混群:避免应激,先与同龄后备猪接触,再引入生产群。 驯化免疫:补打必要疫苗(如细小病毒、乙脑)。 2.营养调控 生长阶段(30-100kg):蛋白质16%-17%,赖氨酸≥0.85%,促进骨骼发育。限制能量(DE≤13MJ/kg),防止过肥影响发情。 配种前(100kg-初配):短期优饲(增加10%-15%饲喂量),促进排卵。补充维生素E(200IU/天)和有机硒(0.3ppm),提高受胎率。 3.发情管理与配种 初配标准:体重130-140kg(不宜过早,避免难产)。背膘厚度16-18mm(超声波测定)。至少经历2-3次规律发情再配种。 发情鉴定:静立反应(压背测试)。外阴红肿、黏液分泌增多。 |
上一篇:夏日猪热应激的影响及化解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