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相继推出了许多食品安全法规,对于养殖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动保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国家在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中明确规定了所有的抗生素在蛋鸡产蛋期禁用,中兽药在养殖中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性日趋体现。 一、认为中兽药效果比较慢 1、家禽消化道的特殊性导致中兽药散剂吸收率低。 鸡的食物进入体内靠肌胃肌肉强大的收缩力(收缩压13.3-19.6千帕)磨碎和搅拌食物。在肠道内吸收,家禽的肠比较短小肠段约140cm,为体长的5-6倍,而直肠仅8-10cm(为小肠的1/14),而羊为27倍,猪为14倍,造成了药物在体内消化吸收效果比较差。 2、中兽药散剂的用量普遍不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中明确规定所有的中药散剂用量每只鸡1-3克,临床中我们很多养殖企业考虑用药成本实际用量不够。 3、中药散剂的使用方法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发挥药效。 传统的中兽药散剂使用大部分企业都是拌料使用,因为中兽药散剂的黏附性比较差,导致在拌料过程中拌料不均匀,有一部分药物(如辛味)鸡在采食过程中选择性的吃药导致,不能发挥效果。 有的把中药散剂开水浸泡或者煎熬,中药在熬制过程中有先后顺序:骨、石先煎,根茎其次,枝叶次之,芳香冲炮,所有的药一股脑加进去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发挥药性。 二、认不准症,按照传统兽医学的方法进行分类治疗 “夫鸡之病,犹人之病也,无非受其风、寒、暑、湿、燥、火六郁之气以成病。若不细心调理,安能有生乎?必顺其阴阳,审其寒热,辨其虚实,分其表里,方能挽回也。”分不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不分“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辨不清症,按照传统兽医学的病毒、支原体、细菌等进行诊断。最简单关于家禽“风寒、风热”的区别。 三、选不对药,不分药物的“寒、热、温、凉”,不管药物部位、采摘季节,不管药物的炮制 1、不管药物的“寒、热、温、凉”。 只要有清热解毒就认为是抗病毒,例如荆防败毒散是治疗风寒湿症,一般用于冬季家禽疾病的治疗,用其他季节就可能用反了。 2、不管药物炮制。 例如很多汤头中用到的知母。 净知母滋阴生津、清泻里热,酒知母——知母苦寒、沉降下行、若欲其上行,外达以清热、非酒炙难以为功。 麸知母:缓寒滑之性,服后无伤中腹泻之忧。 盐知母滋肾引,泻相火。 蜜知母:清肺、润肺、养阴止咳。 童尿炙:有汗之骨蒸劳热,不同的炮制方法有不同的效果。 3、不管药物的使用部位。 例如当归得根据病症用药。“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 当然,当归的根部更有药用价值。例如麻黄在麻黄汤、大青龙汤中药去根节,但是在三拗汤、华盖散中不去根节。麻黄去根节发汗力量强,不去根节发汗力量弱。 |
上一篇:母猪产房管理的12大漏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