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餐饮有所不同,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激烈,需通过独特菜品和优质服务吸引顾客。因此,采购决策更为理性,一般会自建中央厨房把控菜品品质和独特性。但即便有中央厨房,连锁餐饮企业也会储备多家供应商,以确保食材供应稳定性和产品多样性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具备差异化核心大单品的预制菜供应商,才能在社会餐饮市场获得较高收益。以某连锁川菜馆为例,其招牌菜麻婆豆腐深受顾客喜爱,为保证这道菜口味始终如一,且在不同门店都能稳定供应,会选择与一家在麻婆豆腐预制菜方面具有独特配方和工艺的供应商合作。这家供应商通过对豆腐品质的严格筛选、秘制酱料的研发以及标准化生产流程,生产出的麻婆豆腐预制菜能最大程度还原传统口味,满足连锁川菜馆对这道招牌菜的高品质要求 。社会餐饮客户对产品品质、口味和创新性要求较高,供应商需不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才能在这个市场立足。 2、To 小 b:渠道为王的竞争格局 预制菜小 b 端主要对接广大非连锁中小餐饮企业,这些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根据《2021 年中国餐饮大数据白皮书》,2021 年中国餐饮门店总规模突破 930 万家,且各地饮食习惯差异较大 。对于小 b 端来说,渠道覆盖深度和广度构成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小餐饮企业分布零散,且餐饮渠道往往需要配送、试用等服务,这就必须依靠庞大的渠道网络实现产品高效触达。例如,在某个城市老城区,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小餐馆,它们对预制菜需求各不相同,有的需要特色地方小吃预制菜,有的需要常见菜品预制菜 。一家预制菜供应商若想将产品销售给这些小餐馆,就需在当地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可能包括与当地食材经销商合作,利用其配送网络将产品送到小餐馆;或者自己组建配送团队,直接为小餐馆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小 b 端代表性玩家在渠道建设方面各显神通。一些玩家依赖成熟的经销商网络,借助经销商在当地市场积累的客户资源和配送能力,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 。比如,某些预制菜企业与当地有多年经营历史的食材经销商合作,这些经销商熟悉当地餐饮市场,与众多小餐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预制菜企业通过他们,能快速打开当地市场,提高产品铺货率 。还有一些玩家选择自营仓储、物流、配送,虽前期投入较大,但能更好把控产品质量和配送时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例如,一些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预制菜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自己的仓储中心和物流车队,根据小餐馆订单需求,及时准确将预制菜送达,确保菜品新鲜度和品质 。另外,部分玩家以加盟模式建立广泛的门店网络,通过发展加盟商,在各地开设预制菜销售门店,为周边中小餐饮企业提供便捷采购渠道 。像一些预制菜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加盟商,加盟商按照品牌统一标准开设门店,既推广了品牌,又实现产品在当地市场深度渗透 。 3、To C:满足多元需求的艰难挑战 C 端预制菜市场面向广大个人消费者,这使得其对 SKU 数、使用效率、营销要求更高 。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对于餐桌菜品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而且,消费者对于单一品类预制菜消费频次相对较低,很少有人会连续多天食用同一种预制菜 。以东北地区为例,人们喜爱炖菜、饺子等食物,而在广东地区,煲汤、烧腊等更受欢迎。这种饮食习惯差异,要求 C 端预制菜企业必须拥有丰富的 SKU,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需求 。根据日本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评价,种类丰富和好吃是消费者主要关注点,这在我国 C 端预制菜市场同样适用。为满足人们对于餐桌 “美味、丰盛” 的追求,C 端预制菜企业需精准洞察消费需求,并不断扩展 SKU 。一些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了解消费者偏好和需求变化,及时推出新的预制菜品类 。比如,某 C 端预制菜品牌通过对线上销售数据的分析,发现消费者在夏季对清淡爽口的凉拌菜预制菜需求较大,于是迅速研发并推出一系列凉拌菜预制菜,如凉拌黄瓜、凉拌木耳、凉拌豆皮等,受到消费者欢迎 。 |
上一篇:预制菜“降温”,行业凛冬已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