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加工

预制菜困局:供应链之殇与破局之路

日期:07-14 作者:豆包- 小 + 大

预制菜的 “热市场” 与 “冷现实”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中,预制菜正逐步成为大众餐桌上的新选择。数据表明,2023 年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 5238 亿元,同比增长 23.1%,预计 2026 年将达到万亿规模。这种迅猛的发展态势,无疑彰显出预制菜已成为餐饮行业中极具潜力的新兴领域。与此同时,预制菜相关企业大量涌现,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存与预制菜相关的企业近 6.7 万家,2024 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可观。

尽管预制菜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但在这火热的市场背后,存在着诸多供应链方面的薄弱环节。超过 70% 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布局分散的状态,规模化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超过一半的企业注册资本在 0 - 100 万之间,中小预制菜企业占据多数。这些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定价高、效期短、网点散等一系列供应链难题,严重制约了预制菜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定价困境:品质与成本的艰难平衡

预制菜在价格方面,多数情况下难以展现出竞争优势。相关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消费者购买一道预制菜的花费在 21 - 40 元区间,这样的定价与堂食以及外卖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不仅如此,消费者在选购预制菜后,反馈最多的问题便是 “口味一般”。不少消费者直言预制菜与堂食的口感相差甚远,尝鲜之后便不再购买,这也直接导致了预制菜的议价能力与复购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预制菜企业在努力平衡食材品质与成本时,往往难以实现两者的完美兼顾。为了保证菜品的口感,预制菜厂家通常会采用冷冻锁鲜技术或冷藏技术。然而,一旦遭遇品质欠佳的冷链物流服务商,出现中途失温或者配送超时的情况,预制菜的口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有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预制菜红烧肉,在收到时发现菜品的汤汁已经有些变质,肉的口感也变得又柴又硬,完全没有宣传中的美味。这就是冷链物流环节出现问题,对预制菜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案例。

效期魔咒:短保与库存的两难抉择

预制菜的保质期问题也是限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冷冻储存的预制菜保质期一般在 3 - 12 个月,而冷藏储存的保质期仅为 3 - 6 天 。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新鲜的预制菜,调研发现,近 4 成消费者会选择保质期 7 天以内的预制菜,只有 2.4% 消费者会选择 1 年长保产品。

短保质期虽然是保持预制菜高溢价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给企业的资金占用和库存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库存过高时,企业往往需要采用打折促销的方式来清理库存,或者由于效期控制不到位而造成货损。某预制菜企业在春节前大量备货,然而由于市场需求预估失误,节后库存积压严重。为了减少损失,企业不得不对这些预制菜进行大幅度的降价销售,原本售价 50 元的预制菜套餐,最后以 20 元的价格出售,这不仅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大幅下降,还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而库存过少同样会带来问题,无法满足订单的及时性要求。一旦市场需求突然增加,企业就可能面临缺货的风险,从而失去潜在的销售机会。有一家小型预制菜企业,在某电商平台上推出了一款新的预制菜产品,由于前期宣传效果良好,产品上线后订单量暴增。但由于企业库存不足,无法及时发货,导致大量客户投诉,甚至有部分客户直接申请退款,这对企业的声誉和后续销售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网点迷局:高成本的仓储运配之痛

预制菜的售卖渠道也给供应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 80% 的预制菜通过商超零售、连锁餐饮门店、经销商等众多 B 类商家进行售卖 。行业内大部分中小预制菜品牌的配送网络点位多且分散,货量小,这使得冷链运配成本居高不下,急需全国共配网络来改善这一状况。

直接面向 C 端的预制菜物流成本更是惊人,基本占到售价的 30% 或者以上 。某小型预制菜企业尝试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预制菜,然而物流成本让他们苦不堪言。一份成本 20 元的预制菜,售价为 50 元,其中物流成本就高达 15 元,这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企业不得不选择价格较低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的物流商,结果导致配送延迟、菜品损坏等问题频发,进一步影响了客户的购买体验和企业的口碑。

上一篇:从餐桌到市场:生鸡肉产业的崛起与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