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制菜热潮:餐饮新势力崛起 在当前餐饮市场格局中,预制菜以强劲态势进入大众视野,成为餐饮行业新兴力量。近年来,预制菜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众多企业纷纷布局,资本亦竞相涌入,促使该领域热度持续上扬。 千味央厨成功上市便是预制菜行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作为 “餐饮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登陆 A 股开盘当日,股价大涨 40%,其出色表现吸引大量投资者关注。千味央厨主营业务是为餐饮企业提供速冻产品和预制菜,肯德基、必胜客、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知名品牌均在其客户名单之中。这些餐饮巨头的选择,不仅彰显千味央厨在预制菜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也从侧面反映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广泛应用与巨大潜力。 不仅千味央厨如此,整个预制菜行业都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当前,预制菜行业尚处发展初期,但其渗透率快速提升,有望带来板块性红利。据相关数据预测,未来几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甚至在不久的将来突破万亿元大关。在巨大市场空间和高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预制菜赛道享受资本市场溢价,吸引越来越多企业投身其中。 二、预制菜的商业本质:食品与餐饮的融合 深入理解预制菜商业逻辑,首先需剖析其商业本质 —— 作为食品与餐饮融合发展的产物,预制菜具有独特商业属性,在整个餐饮产业链中占据特殊位置。 从商业属性而言,预制菜属于类餐饮业态,规模性是其发展关键。探讨预制菜之前,先明确食品和餐饮的生意属性差异。食品生意本质在于产品销售,通常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流程将产品推向市场,消费者购买食品后多自行进行后续处理和消费。而餐饮生意更多是提供服务,从顾客踏入餐厅起,服务便已开始,包括点餐、上菜、就餐环境营造等,厨师现场烹饪将菜品呈现给顾客,服务体验和现场氛围至关重要。可以说,食品离消费者相对较远,更多是产品在流通环节与消费者接触;而餐饮离消费者更近,消费者直接参与整个就餐服务过程。 在传统餐饮行业,人的因素影响显著。厨师作为餐饮服务核心人物,其厨艺水平、个人风格甚至心情状态,都可能影响菜品口味和质量,进而左右顾客就餐体验和餐厅客流量。例如,一家主打川菜的餐厅,招牌菜麻婆豆腐深受顾客喜爱,若厨师更换,新厨师对调料配比、火候掌握与前任不同,菜品口味可能改变,部分忠实顾客或许会因此不再光顾。然而,在标准化食品生产中,人的因素被最大程度弱化,生产过程遵循严格标准和流程,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包装出厂,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这使得食品生意具有更高的可规模性、可集中度和需求稳定性。如日常购买的薯片,无论在哪个城市超市购买,只要是同一品牌同一口味,口感和品质基本一致。 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餐饮和食品行业逐渐相向而行,预制菜应运而生。预制菜在保证口味的条件下,将食品工业化生产优势与餐饮对菜品口味和品质的追求相结合,最大程度提高工业化水平和扩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效率最优。例如,一些预制菜企业采用先进速冻技术,在不破坏食材营养和口感前提下,将菜品提前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然后通过冷链物流配送至各个销售终端,无论是餐厅还是家庭消费者,只需简单加热或烹饪,就能享受到美味菜品,既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又保证菜品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多元商业模式:预制菜玩家的六大类型 在预制菜蓬勃发展的赛道中,不同企业依据自身资源和市场定位,衍生出六大类型商业模式,每种模式各具特色。 1、综合品类、大 B 客户型 这类模式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在全球拥有众多门店的餐饮巨头,以及政府机关单位、学校和连锁商超等。凭借强大供应链和生产能力,为这些大客户提供大部分食材 ,产品范围广泛,涵盖净菜、半成品菜及成品菜等。例如,某些综合品类、大 B 客户型企业与大型连锁中餐厅合作,不仅提供各类新鲜切配好的蔬菜、肉类等净菜,还提供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经过调味、预处理的半成品菜,甚至包括一些加热即食的成品菜,满足餐厅一站式采购需求,大幅简化餐厅采购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 |
上一篇:预制菜“降温”,行业凛冬已至?
下一篇:没有了